•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比亚迪减速慢行 新能源汽车战略需降温

2011-10-18 14:42:57 国际新能源网
   9月22日,比亚迪以19.91元的全天最低价格报收,逼近18元的发行价格。连续两个多月下跌的惯性让比亚迪的股价目前正游离于破发的边缘。

  与曾经头顶“股神”光环的无限风光相比,如今光环褪去后的比亚迪却是麻烦事不断——中报业绩大降、车辆遭遇安全问题、大规模裁员等接踵而至。

    8月底,比亚迪以“组织结构”调整为由,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而紧随其后的是,9月11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再次报道了比亚迪F3车型汽车安全气囊无法打开,甚至导致了车毁人亡的消息。受此消息影响,比亚迪股票12日开盘后开始一路下跌,并以20.5元的价格,创下了当时的历史最低点,当天跌幅为6.26%。

    表面上看,比亚迪最近一系列的麻烦事与比亚迪下滑的业绩有关,但事实上,比亚迪的真正危机来自于其在新能源电动车上的冒进。由于电动车技术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同时,在至今尚未形成成熟产品和市场的情况下,在电池技术的大幅投入,使得比亚迪的利润下滑成为必然。

    或许,比亚迪此时的减速对其来讲是件好事,尽管“股神”巴菲特对于王传福在锂电池、储能电站上的创新研发非常看好,甚至不惜投入2.3亿美元巨资。但问题是,电池技术的研发并没有当初预想的那么顺利,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汽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所以,王传福需要调整的,绝不仅仅是大刀阔斧的裁员止血,而是在新能源汽车战略上的降温。

    当然,这只是一个引子,比亚迪的发展出现一系列问题,并不能将罪名全扣在王传福一个人的身上,当一个国家都在鼓吹利用电动车对汽车发达国家进行“弯道超车”时,在国内拥有领先电池技术的比亚迪无疑被迫站到了冲锋队的前面。

    残酷的调整

    8月29日,网友“雅鲁藏”发布微博爆料:“比亚迪汽车(微博)销售所有营销部立即解散,限定9月30日前全部寻找生路,就这么突然被辞职了,突然想到了夏总离开的原因。”

    此前,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微博)发布微博称,“累了。辞去在比亚迪的一切职务……”

    随后,更多的微博佐证了比亚迪裁员的消息。这也是继2011年2月份以来,比亚迪第二次传出对销售公司进行裁员调整。所有营销部门立即解散,裁员上千人,比例高达七成,甚至包括部分总经理助理、总监级别高层人员。如此大规模裁员让外界大跌眼镜。

    昔日的员工,现在纷纷自揭东家伤疤以求保住工作,这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是莫大的讽刺。为了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比亚迪索性关闭了所有的外网权限。

    “确实有人员工作岗位方面的调整,但具体调整人数没有确定。公司并没有裁员,而是例行公司多年的轮岗制,优胜劣汰。”8月31日,比亚迪方面对媒体做出了这样的回复。

    同一天,新任比亚迪销售公司总经理侯雁签发了《关于汽车销售各营销部人员配置及区域划分调整的通知》,这被认为是比亚迪管理架构趋于扁平化的开始。

    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这家正被糟糕的财报和惨淡的业绩所缠绕的汽车公司,突然又要同时面对销售公司灵魂人物的离职和公司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风暴,这让比亚迪所有的员工都有些不知所措。在比亚迪工作了13年的夏治冰被比亚迪的多数员工看做是比亚迪汽车板块的灵魂人物,扮演着近似于老板王传福一样的决策者角色。

    对于夏治冰的辞职,有比亚迪员工这样评价:“这是比亚迪公司第一次面对功勋高管的离职。在比亚迪公司内部,这就像是一个不祥的征兆。因为自公司成立以来,没有一位功勋高管离职,这一直是比亚迪引以为豪的一种精神图腾。”

    其实,比亚迪一直在争议中前行。快速扩张的隐忧早在2010年初就已经开始显现。2009年年底,比亚迪通过设立4张销售网络和低门槛准入制,构建了遍布全国的1000余家经销商,国内任何一家汽车公司都难以望其项背。

    但是后遗症在2010年初夏出现。由于压货和渠道内斗,经销商经营亏损导致的退网事件把比亚迪推到了风口浪尖。

    比亚迪内部反思此事件时,总结了这些原因:“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所有的人只报喜不报忧,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市场误判;前端销售人员出于个人利益,恶性竞争;不同区域不同的销售政策;飞速建网,却罔顾网络质量;对经销商采取了杀鸡取卵的销售政策。”

    夏治冰更是深深自责:“由于我个人的急功近利,误导了公司及销售团队。我定的策略对商家苛刻。我要求过高,团队压力过大后管理渠道用力太猛,伤害了经销商朋友。于此致歉!”

2010年,宣布退网的比亚迪经销商多达308家,整体经销商退网比例高达22.63%。经销商网络失控,也被外界视为夏治冰离职的重要因素。

    而对于夏治冰辞职的真正原因,有人认为,夏治冰不忍心这么大规模的裁员,所以才辞去了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的职位。

    在电动车不可能快速扩张的情况下,比亚迪未来的销量堪忧。

    降温电动车?

    9月9日,比亚迪201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在深圳召开。会上,董事长王传福向股东表示,比亚迪2009年就犯下错误,现在的裁员和调整是为过去的错误埋单。他同时重申,2015年实现产销量中国第一的目标不会改变。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微博)认为,比亚迪疯狂扩张的信心来自于其独家的电池技术,出于对未来的看好,比亚迪才有了2015年实现产销量中国第一的目标。“不过,比亚迪应该反省一下,在电动车不可能快速扩张的情况下,比亚迪未来销量的支点是什么?”贾新光说。

    2003年,比亚迪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开始从事汽车业务。那些年是国外造车赶大集的时候,比亚迪也赶上了那波热潮。

    王传福的梦想是通过电池生产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电动汽车的第一品牌。

不过,虽然比亚迪拥有了其他自主车企没有的电池技术,但在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仅仅一家企业拥有技术根本无法形成合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会长苏晖(微博)表示,欧洲发达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成效,核心技术是基础,而中国并未达到欧美的技术水平,再大的补贴都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贾新光认为,电动车的市场推广面临两项瓶颈:一是充电配套设施还需建设和完善;二是人们对于汽车的消费观念还需要转变。“成立之初就将电动车作为发展目标的比亚迪无疑将是最终的受益者,电动汽车将来能挣钱,但不是现在。”贾新光说。

    在电动车不能形成规模的情况下,比亚迪在传统汽车方面的增速也戛然而止,销售业绩像决堤的洪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比亚迪连续6个月销售下滑,销量仅为22.58万辆,下滑22%。如果下半年不挽回销量颓势,比亚迪很难完成全年销售57万辆至60万辆的目标。

    8月22日,不合时宜出炉的比亚迪中报,又再次让这家公司淹没在质疑声中。财报显示,2011年上半年比亚迪营业利润3.28亿元,同比下降87.55%;市场占有率也从去年的6.34%下降到了4.69%。

   目前,比亚迪H股的股价已经从2009年10月23日最高价的85.50港元,下跌到今年8月30日的15.46港元。

    对于这家曾经“野蛮成长”,如今却正在“野蛮自救”的汽车公司,业界的态度复杂。汽车观察人士程远(微博)说:“比亚迪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但他们已经认识到了。在这关键时刻,希望大家要帮它一把,而不能落井下石,因为自主品牌的发展,太不容易了。”

    但是,王传福真正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了吗?

    在股东大会上王传福表示:“公司2009年就犯下错误,在销售方面的成功掩盖了经销商的数量,忽视经销商的质量,埋下了错误的种子,现在裁员和调整是为过去的错埋单。”

王传福同时表示,力争2015年实现产销量中国第一的目标不会改变。

    其实,比亚迪想要在2015年实现产销量中国第一的目标,只有依靠电动车的规模化。在传统汽车方面,比亚迪由于这几年的快速扩张,并没有像其他自主品牌一样重视口碑、品牌的传播,经过几年的发展,比亚迪虽然增速明显,但在口碑和品牌方面,已经被其他自主品牌甩在了后面。

    在消费者眼里,比亚迪汽车依旧代表着“低价低质”。这样的一家汽车企业如何能在未来的4年中实现产销量中国第一?

    “断臂式”的调整对于比亚迪来说并非全是坏事,但重要的是,王传福必须看到真正的问题所在。不过,从其宣布力争2015年实现产销量中国第一的目标不会改变来看,王传福似乎并没有找对方向,他还沉浸于国内电动车市场短期内会形成巨大规模的梦想之中。

(责任编辑: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