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消逝的“大京”与“小京”

2018-11-15 08:34:39 北京晚报

■罗仁基

提起北京的“京”字,人们自然会想到与北京有关,可如果说到北京昔日无轨电车的两个雅号,好多人就不知道了。

不过,这对那些从小就痴迷无轨电车,做梦都梦见无轨电车开进胡同里的车迷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包袱”。因为只要一“抖搂”,大家就会知道,“大京”和“小京”就是在车模店里摆着的、已经退役了的、打着时代烙印的公交车。

要说“大京”和“小京”的来历,还得按时间顺序说起。从字面意思上讲,“小京”和“大京”也确实存在着先来后到的关系。话说1957年,北京有了第一辆单机无轨电车(BD540 型),称作电车“小京”,开启了北京无轨电车的里程。到了1958年,北京市公用局无轨电车制配厂又研制成功了BD560 型铰接式无轨电车,成为无轨电车当中的主力军。由于(BD560型)无轨电车的颜色和“小京”一样,都是淡蓝色的车身,白色的弧顶,只是长短有别,中间多了一个像手风琴一样能够伸展的链接通道,所以称为“大京”。

当然,移花接木导致貌合神离的事情不光现在才有,六十年前也发生在“小京”身上。由于“大京”比“小京”运力大,所以电车厂也打起“小京”的“主意”,推出了“小京”的加长版,就是车头前脸像“小京”,车身车长打造成和“大京”一样。与此同时,还有人尝试“改良”“大京”的前脸儿,使其挡风玻璃看起来宽敞,然而,制造出来的结果却是,挡风玻璃宽敞了,也见棱见角了,可怎么看都不如“大京”那么经典,那么圆润,那么可人。

那时,经常乘坐公交车的人们都知道,乘坐无轨电车比乘坐公共汽车感觉要好。一来,电车轻快,车里没有发动机的噪音,二来,电车色彩淡雅,看上去干净,只是无轨电车“循规蹈矩”,受到半空当中一对平行供电线路的局限,不能像公共汽车那样,到哪儿都“横趟”。由于电车需要供电线路保驾护航,所以电车都是串行,以致一堵就是一辆都不来,一来就来一大串。同样还是电车供电线路的问题,电车拐弯,需要转轨,这在当年可是一个技术活,“手潮”一点的,就有可能脱轨,导致抛锚。司机还得从驾驶室下来,跑到车后,用力甩动两条套在集电杆上的“大辫子”,下拉,放高,让车顶上的一对可扭动的集电杆重新复位,才能继续上路。

在“大京”还没有“问世”之前,“小京”还真独领风骚了一阵子,包办了北京大多数的无轨电车线路,其中在东单北大街上的“代表作”,就是南北走向的111路和108路。到了“大京”和“小京”并存的年代,“大京”就挑起了106、104、103路无轨电车的“大梁”,使东单、王府井至美术馆一带出现了繁荣景象。不过,要说“小京”是不是北京解放以后无轨电车的“先驱”,还有争议,因为同期或稍早,还有一款来自捷克斯洛伐克,叫做斯柯达8TR,前脸儿有点像张开嘴的大鲨鱼的“家伙”,在大街上“徜徉”。记得有一路“大鲨鱼”的“据点”在西城区的白石桥一带,扮演107和115路的角色,可由于白石桥与111路的总站动物园很近,所以“大鲨鱼”有时也“客串”一下111路,跑一趟崇文门,在东单北大街露露脸儿。

由于“大京”和“小京”都是由工厂里的设计人员设计制造出来的,所以或多或少都有拟人相形的特点。就说它们的前脸吧,上半部一左一右的两块挡风玻璃就像是人的一双眼睛,中部的装饰就像是人的鼻子,下半部的四位编号就像是人收紧的嘴巴,而“嘴巴”两边一左一右两个大灯就像人的一对酒窝,所以在车迷眼里,“小京”的前脸就像是一个紧绷着脸的胖小子,“大京”的前脸就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笑容可掬的老奶奶。以至于人们在东单北大街等车,电车由远到近,一看电车的前脸儿,不用看挂在车头右上方的号牌,就能分辨出来是几路电车。

如今,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无轨电车推陈出新,功能改进,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走过来的人们,还是对梳着两条“大辫子”的“大京”和“小京”情有独钟,它们也给同时代的人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乃至如今,人们一见到它们的影像,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不仅端详它们的前脸儿,细看它们的后身,还能让时间倒流,重新回味过去的时光……

(责任编辑: 李素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