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作用举足轻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今年政府工作提出建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这传递出我国政府通过扩大消费推动经济重回合理增长区间的决心和信心。
近年来,我国消费规模稳步扩大,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凸显,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当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发展格局,但受多重因素影响,老百姓近来收入增长放缓、预期下降,不少人产生不敢消费、不便消费以及存钱避险的倾向。
短期波动不改长期向好发展的大势。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全面促进消费潜力巨大。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不仅是政府的重要工作,也是广大消费者的殷切期盼。而恢复和扩大消费,需要多向发力,提振消费信心,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让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呈现出稳步恢复的良好势头。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商圈客流量较上年同期增长27.8%,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6.8%。不过,中国银行研究院的报告指出,消费“量”的快速修复体现了疫情防控措施优化以来居民消费和出行的意愿好转,但消费的“质”有待提高,部分消费领域面临供给不足问题。
事实上,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社会消费总量不断扩大,消费品已从数量短缺向供给充裕转变,居民消费偏好逐渐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因此,要顺应居民消费趋势创造新供给,着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培育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激发企业培育品牌的内生动力。在巩固提升汽车、家电、家居、餐饮等传统消费的基础上,大力促进绿色消费、智能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推动生活服务数字化转型,打造更多消费新场景,释放消费新活力。
消费提“质”,不只是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还应打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创新监管模式,面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引导其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建立健全高层次、广覆盖、强约束的质量标准和消费后评价体系,强化信用在消费领域的激励约束作用,构建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消费共同治理机制。增强消费者主体意识,尊重消费者自由选择权,加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力度,实现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提升消费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目前,消费市场人气渐旺,消费业态正在回暖。我们相信,随着各地恢复和扩大消费政策不断出台和落地实施,市场上会出现更多更高品质的产品,消费体验也会越来越好,消费者想消费敢消费,消费实现量质齐升,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质量报》【2023两会·会外走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