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文建谈新年工作思路
创新转型重点突破 产城融合双轮驱动
新时代 新永康 新腾飞
“一把手”访谈录
□记者 徐敏
在我市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开发区无疑是主战场、排头兵、先行者。近日,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文建对话本报记者,畅谈开发区新年工作思路。
记者:去年,经济开发区围绕打造工业经济主战场和五金制造先行区的总要求,紧抓转型升级和产城融合两条主线,锻铁军、保增长、促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新的一年,开发区有何新规划?
胡文建:今年,开发区将围绕“找准定位、重心下移、回归主业”,着重抓工业经济、产城融合、小微园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农房改造和村集体留用地开发等,努力在建成制造强区、科技高地、生态园区和城市新区上继续发力,实现创新转型重点突破,产城融合双轮驱动。
开发区将以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强化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以破解土地资源瓶颈为目标,强化小微企业园建设,拓展发展空间;以创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基地为目标,强化产城融合,完善功能布局;以建成美丽园区和生态园区为目标,强化综合整治,提升环境品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总引领,强化从严治党,打造发展铁军。
记者:面对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开发区有何应对之策?
胡文建:开发区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短板也很明显。如何补齐短板,开发区需要有一种倒逼机制,通过加强税务稽查、加大环保督查、强化安全监管的手段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优胜劣汰。
开发区将在深化推进“质量强区”“四名三换”“两化融合”等战略实施的基础上,以“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创建为契机,落实智能制造、股改上市、品牌培育、项目招商四大举措,坚持结构合理、链条完整、集群推进,不断提高自主研发水平,不断增强防风险、抗风险的能力,不断加快园区新时代、新常态下智能制造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步伐。
记者:对于低、小、散企业集聚的老工业区块,开发区有什么新举措?
胡文建:2018年,全市要打造10个小微企业园,堰头小微企业园是其中之一。堰头小微企业园规划用地面积20.1万平方米,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力争4月底前完成规划设计、拆迁安置、土地征用等工作。
同时,开发区将结合“四破”攻坚和“三改一拆”,加大对苏溪、长城、炉头、下堰头等老工业区块的改造力度,整改一批僵尸企业和低散乱危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拓展发展空间。
记者:近几年来,黄城里村、邵宅村新农村建设开展有声有色,成了全市村集体留用地开发、新农村建设的新样板。2018年,开发区在新农村建设和助推产城融合方面将有哪些新举措?
胡文建:开发区今年将启动黄城里综合体项目开发建设,拟投资40亿元,努力建成永武缙地区“地标性”现代化商区;继续创建众泰汽车特色小镇,年内计划投资16.5亿元,文化、旅游板块全面启动,让新能源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参照“黄城里模式”和“邵宅模式”,开发区继续紧抓农房改造和村集体留用地开发,在加快大坟山沿、西朱、荆山陈等村农房改造建设进度的基础上,启动曹园、夏溪等村的农房改造。
与此同时,开发区将以全市的群团改革试点为抓手,与“四个平台”网格管理相结合,创新社会治理,为全市各镇街区群团改革提供开发区样本;以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以推行企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精细管理为目标,继续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美丽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