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型升级 推进产城融合
——开发区2017年亮点综述
2017年,经济开发区紧紧抓住转型升级和“产城融合”两条主线,坚决顶住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努力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党建引领、项目引领、美丽引领上精准发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坚守工业经济主战场、打造五金制造先行区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过去的一年,开发区的亮点工作可圈可点。开发区连续9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开发区,在金华市经济开发区综合考评中始终占据排头兵的地位。
万马奔腾拓平川,鲲鹏展翅竞苍穹。顾盼美好2018年,沐浴着新一轮的阳光,开发区这只羽翼更丰的雄鹰又将展翅翱翔。
□记者 徐敏 通讯员 胡龙江
亮点一:
抓政策处理
保项目落地
稳经济增长
道明光学车间
开发区以“三百竞赛”“循环化改造”为主要载体,树信心、建平台,强服务、保落地,制订实施9个《重点项目清单》、4个省重点开工项目。
实行一把手负责、一把尺衡量、一盘棋推动“三个一”,启动黄城里村、长恬村、黄塘下村、苏溪村、车马何村“五大区块”的政策处理工作,共解决各类主要遗留问题8个方面15起。黄塘下村的十年“肠梗阻”消失不见,芝英连接线春节前有望通车,百姓民生生活更加美好。
2017年,开发区新引进重点项目3个,众泰三电项目20万平方米用地已交付使用,鉴丰电子项目已完成供地、备案、规划设计和环评,顶康科技项目已完成供地选址和政策处理。
众泰汽车小镇总投资55亿元,已列入第二批省级培育名单、金华市级创建名单,累计完成投资39.6亿元,年内投资29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223%。
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创建,总投资38亿元,列入省重点支撑类项目18个,已完成投资21.2亿元,项目开工率100%、完工率55%,其中道明铝塑、千禧龙特种纤维等10个项目已投产。飞神、王力等8个百日攻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8%。实施外资包装项目3个、机器换人项目53个、“两化”融合项目15个,全部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开发区以项目促发展的力度越来越大。
开发区通过维护主导产业发展,强攻重点项目落地,拓展升级空间,畅通资本对接渠道,总体经济实现平稳增长。截至去年11月,开发区共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61.3亿元,同比增长7.3%;完成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206.2亿元,同比增长19.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75亿元;实现乡镇税收22.3亿元、工业税收16.3亿元;实现出口额78.08亿元,内资招商16.7亿元,浙商回归30.5亿元。在指标增长的同时,开发区经济结构也有了较大的转变。6月7日,众泰汽车成功上市。9月28日,无水港建设项目通过杭州海关验收,延伸了口岸功能。开发区大力加强小微企业培育,实现“小升规”26家;坚持实施“人才战略”,完成申报“省千”3人。
亮点二:
抓网格管理
创新“党建+”
拓发展空间
夏溪村“红马甲”做公益
去年,开发区率先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优配强基层干部队伍,落实从严治党,建好党建阵地,锻造红色铁军,激发“红色动力”。
开发区深化党建引领,广泛开展“党建+”摸索,基层党建的实质性成效不断加强,开发区发展空间得到了有效拓展。
“党建+网格”,开发区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四个平台”建设,科学划分全科网格农村42个(含小网格1630个)、企业13个(含小网格91个),党员干部联系到村到户、到企到人,完善社会基层治理体系。
“党建+新农村”,开发区建设农村党建示范点5家,黄城里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夏溪村文化礼堂成为新的典型。
“党建+垃圾分类”,开发区推行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同质管理,流动人口同村同待遇,创建垃圾分类“一联四定”兰街模式,获市领导肯定。
“党建+区域”,开发区金山区域党委和堰头区域党委实现共建共享,开展活动23次,在服务发展、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党建+小镇”,开发区众泰汽车小镇党委成立,着力探索众泰汽车小镇党建综合体建设模式。
“党建+电商”,开发区聚力打造黄城里电商园,累计已完成投资11.24亿元,年内投资7.6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272%,已集聚各类电商522家,网络交易额达5.8亿元。
“党建+四破”,开发区破解“僵尸企业”3家88.74亩,处置“围墙圈地”企业3家18.12亩,处置“低效用地”企业9家105.64亩,盘活工业用地933.189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454.93亩,土地资源有效整合,工作成效列全市前茅。
亮点三:
抓美丽建设
提环境品质
建生态园区
美丽生产、美丽生活,已经成为时代主脉搏,开发区在美丽建设方面也进行了多层次、多方面的实践。开发区坚持一把手主抓,始终按照我市“五美要求”强势推进,以“一路一溪”为主轴,打造东区美丽乡村风景线,取得较好成效,成功创建精品村1个、秀美村2个。
提环境品质,建生态园区,开发区“三改一拆”贯穿全年,累计拆除违章443宗36.13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35万平方米的103.25%,拆后利用率达91.63%以上,为争创金华市级“无违建区”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水共治”在原先“三年投资三个亿”治水规划的基础上,去年开发区又投入1亿元,大力开展小微水体、企业雨污分流、排水口整治,道路管网改造,绿化绿地建设等工作,严格落实“河长制”,成功创建“零直排”。
“生态廊道”建设因地制宜,结合园区的产业空间布局和地理特征,着重构建“二溪三园”生态体系,新增绿化13万平方米,完成景观工程9.1万平方米,建成生态绿道1.94公里。
开发区街角小品建设遍地开花,企业清洁生产、“六小”行业整治、环保督查等工作常态化开展。园区生态环境自建自治能力明显提高,整体环境品质明显提升,百姓幸福感明显增强。
作为产城融合新样板,开发区砥砺前行。黄城里城市综合体项目,经过广泛考察调研,开发建设方向已经确定,将遵循“资金自筹、股份持有、公司运作、品牌运营”的原则,总投资约为40亿元,努力建成永武缙地区“地标性”现代化商区,成为农村开发的又一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