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永康市经信局组织下,步阳、王力、哈尔斯等12家永康企业赴杭州市余杭区,与中国产业互联网(浙江)研究院和11家工程服务公司开展智能制造对接活动,此次对接是近两个月内举办的第三场类似活动。
智能技术对接刺激企业神经
“整个智能化生产车间的打造,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特别是如我们这样的工具类生产管理流程,其中许多独特的环节缺乏相应的经验,需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实施精准‘手术’。此次智能化对接活动,诸如正泰、厚达等多家工程服务公司的智能化实施方案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浙江三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宇新说。
目前,三锋公司智能化车间的改造计划正有条不紊地实施,整个项目将通过对网络优化升级,车间设备自动化改造,实施APS计划排产、MES智能制造和SCM供应商管理等系统,对接公司现有的ERP系统、OA办公系统,组建集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于一体的物联网系统中心。
胡宇新介绍,从自动化升级为智能化,最关键的步骤在于破除信息孤岛的难题,将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彻底打通,让庞大的数据体系“活过来”,精准服务企业,正泰公司的“大数据化”管理经验值得借鉴。
与三锋公司一样,现在永康市愈来愈多企业投身于打造全流程无人智能工厂,推动企业创新管理体制建设。正如浙江千禧龙纤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宏所言,我市企业在智能化改造过程中,需要解决诸多难题,其中,制造标准体系不够健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受制约、智能制造人才相对匮乏等一直困扰着我市企业生产模式大幅度升级。
通过与工程服务公司专家组成员的充分沟通,陈宏感触颇深:“产业转型升级的风口,需要企业运用互联网、智能化思维,积极用互联网叠加制造业,用智能化提升制造水平和产品档次。”
对接过程中,中国产业互联网(浙江)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麒说,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推动“互联网+”智能制造工程,通过新技术的嫁接实现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需要凝聚企业、政府以及各方资源共同促进创业创新,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
“目前,我们必须将市场供给方和需求方有效连接起来,充分解决信息对称问题,建立起智力资源和企业需求的快车道。类似的对接恰好可以实现智能化改造的技术和经验共享,解决企业在智能化改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吴玉麒表示。
求精热处理厂正在运行的智能化生产车间
集智推动企业打造智能车间
“首条智能化生产线已经在测试中投入运行,生产设备LIC与自动仓储系统机械自动化、数据对接衔接接近尾声。从项目的筹划到实施,完全没有任何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集合了多方面资源。”市求精热处理厂董事长夏明道站在多用炉自动化生产线旁,看着一摞摞摆放整齐的五金零件被全自动传输岛运到指定位置,送入热处理专用炉。
如今看起来非常简洁、流畅的智能化生产线,是夏明道将中国联合工程公司的WMS智能仓储系统与企业的生产流程以及浙江理工大学专家团队开发的进出货生产APMS软件完美地整合为一体的成果,生产线上下端的仓储设施被“砍”得一干二净,一个控制中心即可轻松指挥18个生产端,整条流水线只需要4名上下料操作人员。
在夏明道看来,永康企业对智能制造的改造升级十分渴望,缺的是好的工程服务商和好的技术方案,前期永康开展的多场智能制造技术对接活动为求精热处理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永康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永康围绕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和“中国制造 2025”浙江行动永康试点示范,加快推动永康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制造的建设,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短短两个月内,永康连续举办三场智能制造对接活动,目的就是为了让企业充分建立起推进智能制造的思维,实现制造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