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2014年10月30日,青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召开检验检疫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检务处、卫检处、动植食处、认证处分别就检验检疫工作总体情况、国境卫生检疫情况、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把关情况以及有机产品认证情况等四方面情况进行通报。
青海检验检疫局2014年前三季度总体工作情况
出入境检验检疫业务总体情况。截至2014年9月,共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4588批(含包装鉴定),货值3.9亿美元。其中,出境982批,货值3000万美元,入境3606批,货值3.6亿美元。检出不合格出入境货物92批,货值20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5%和11%。使青海省出口企业不合格货物免遭外商索赔660万元。入境货物对外索赔两批,涉及货值两万美元。
调整出口法检费用和《法检目录》情况。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质检总局以及青海省政府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去年下调农产品检验检疫费用2/3,工业品检验检疫费用1/2基础上,2014年实行出口检验检疫零收费。在2013年取消1551个HS编码出口商品检验的基础上,2014年,全部取消一般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商品检验,共涉及机电产品、食品接触产品等222个HS编码商品,一般工业制成品不再实施出口检验。青海出口产品80%多的业务批次量都被调出,调出货值占到70%多。这对减轻青海出口企业负担,扩大产品出口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措施。一是出口绿色通道和进出口直通放行制度。货物到口岸后无需查验,直接通关,打造属地、口岸两道关口变为一道关口。二是促外贸,稳增长。出台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16条措施和支持青海省毛纺产业发展的10条措施,并积极参与省政府帮扶措施的拟定,在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支持外贸稳定增长若干意见的15条措施中,有9条为检验检疫部门提出的。三是加快推进关检合作“三个一”模式。已联合西宁海关出台《西宁海关青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全面推进关检合作“三个一”实施方案》,并稳步推进各阶段工作。
狠抓原产地工作,促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宣传原产地政策,帮助企业充分利用这把利剑拓宽国际市场。2014年1-9月,累计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450份,签证金额4800万美元,为青海省出口企业减免进口国关税23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500万元。受惠产品涵盖硅铁和藏毯、阿拉伯衣帽等纺织品,枸杞、蚕豆等农产品。多措并举,先行先试,推进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让青藏高原特色产品得到应有的保护。提高产品附加值,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昆仑山雪山矿泉水成为青海省首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康普枸杞产品正在申报中。
强化机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 保障进出境人员卫生健康情况
西宁曹家堡机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经国家质检总局考核验收获达标口岸。口岸核心能力是世界卫生组织各成员国在机场、港口和陆路口岸预防、抵制、控制和应对公共卫生风险和突发事件的核心能力。根据国家要求,2014年6月15日前,全国列入规划建设口岸的核心能力必须达标,不达标者将关闭。西宁机场口岸作为青海目前唯一开放口岸,其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能否达标直接关系到青海唯一对外开放窗口能否保留。青海检验检疫局在青海省委、省政府和质检总局的领导支持下,紧紧围绕着《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要求,对T1航站楼联检大厅进行改造,先后投入1500万元,配备设备共150余台(套),逐步建立完善了科学有效、覆盖全面的各类公共卫生风险因子口岸监测、排查、处置能力,口岸卫生核心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2014年10月17日,质检总局公布《国际卫生条例(2005)》口岸核心能力达标口岸,曹家堡机场正式成为国家批准对外开放的正常运营口岸,对青海加强临空经济,提升口岸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
朝觐体检接种工作情况。朝觐工作是一项大型跨国群众性涉外宗教活动,青海省是全国朝觐大省之一,近年来随着朝觐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朝觐体检和预防接种工作愈显重要。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确保全省穆斯林朝觐工作依法有序进行,针对青海省朝觐群众居住分散、年龄偏大、体检接种路途遥远、往返不便的实际,青海检验检疫局积极开辟“绿色通道”,从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与大力支持,把服务平台送到穆斯林群众家门口。为方便群众、切实减轻朝觐人员负担,青海检验检疫局专门购置了价值120余万元的体检车,配置了先进的车载检测设备,抽调专业人员组成巡回体检队,历时14天,行程近2000公里,对循化、化隆、民和朝觐人员集中的三个民族自治县的1076名穆斯林群众提供上门体检、接种服务,仅此一项就为三县的朝觐群众节省费用百万余元,受到了省宗教局和穆斯林群众的高度赞扬。2014年朝觐人员健康体检共2318人,重点监护人员282人。禁止朝觐人员12例。(其中:传染性肺结核2人、III高血压(6人)、恶性肿瘤1人、严重肺部疾患1人、肾功能衰竭2人)。共检出传染病139人,其中乙肝抗体阳性101例,丙肝抗体阳性34例,梅毒抗体阳性2例,传染性肺结核2例。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要求,青海省朝觐人员2014年统一接种了四价流脑、霍乱和流感三种疫苗。完成2318人的预防接种任务,未出现一例免疫接种不良反应,圆满完成了青海地区朝觐人员体检和预防接种工作。
青海地区进出口食品及生态保护工作情况
国家级出口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成效显现。为充分发挥出口农产品食品示范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青海省首个出口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建成以来,青海检验检疫局不断完善枸杞质量安全标准生产要求,严把出口枸杞质量安全。目前,枸杞已成为青海出口数重量和金额排名第一的农产品,出口至欧盟、美国、香港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从未发生过国外通报情况,截至到2014年10月23日,已出口枸杞534.6吨,金额814.7万美元,同比增加54.7%和41.9%。
积极应对香港《食物内除害剂残余规例》,确保青海省供港食品质量安全。为确保青海省供港产品及时适应《规例》要求,青海检验检疫局多次赴相关供港生产企业及种养殖基地进行现场监管;采取安全风险监控计划和出口产品检验检疫相结合的措施,对辖区供港食品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开展了摸底普查及监督抽检工作,抽取样品涵盖山羊肉、枸杞干果等所有供港产品,检测农残项目达100多项。由于青海检验检疫局应对措施及时有效,自香港《规例》于2014年8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青海检验检疫局21批供港羊肉及5批供港枸杞干果无一批被港方通报。我们刚刚接到从杭州传来的好消息,青海检验检疫局承担的国家级的3项科研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其中《10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标准样品研制》打破了国外该类标准样品的技术壁垒,填补了国内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残留所致的潜在危害、标准品制备及残留量的制订等研究工作的空白,为青海省相关出口产品打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增添了重要砝码。
布设防控网络,保护大美青海生态安全。随着青海省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大,境外旅游人数的急剧增加,加之国际上动植物疫情复杂,鼠疫疫情复燃、禽流感疫情不断出现、检疫性实蝇频繁检出,青海湖等著名景区受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极高,可能会危及到青海湖湟鱼、鸟类及周边草原的生态平衡。对此,青海检验检疫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国外动植物及其产品准入评估、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隔离检疫、检疫处理和后续检疫监管以及外来有害生物监测等制度和工作措施,截至目前,共从进境集装箱、进境木质包装中截获12种有害生物,其中3种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别为毒麦、刺苍耳和苍耳属(非中国种),对此均按规定进行了检疫除害处理;在全省境内布置检疫性实蝇监测点80个,其中地中海实蝇监测点30个,桔小实蝇监测点20个,瓜实蝇监测点20个,蛋白诱饵监测点10个,未发现检疫性实蝇,全年未发生疫情疫病传入情况,有效保护了青海地区生态安全。
助力青海省矿泉水、有机肥、菜籽油实现首次出口。在青海昆仑山矿泉水有限公司、青海省昌财粮油工贸有限公司、青海三江一力农业有限公司三家企业有出口意向后,青海检验检疫局提前介入,靠前服务,深入企业及种植基地进行调研;针对该三家企业从未涉及过出口业务,对检验检疫和出口有关规定及国际贸易相关政策缺乏了解的情况,及时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发挥检验检疫优势,帮助企业进行整改不足。通过风险评估,从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安全关,经检验检疫合格后,第一时间为企业签发检验检疫证单,分别使500箱昆仑雪山矿泉水、45吨菜籽油、15000公斤有机肥顺利实现首次出口。
严把进口食品质量安全关。严格实行进口食品进出口商备案、食品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管理制度,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进口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进口食品检验检疫监管规定,对进口食品实施现场检验检验、全项目检测、标签审核及备案、签发卫生证书和检验检疫证明,同时,要求进口商建立并完善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产品销售信息,确保进口食品流向的有效追踪,全年无不合格进口食品,有效保障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青海地区进出口企业认证及有机产品认证情况
企业实施登记注册备案的情况。截至2014年10月,青海省实施备案、注册、登记的各类出口企业累计达42家,共实现出口152批次、出口创汇1503万美元。尤其是枸杞、蚕豆、羊绒等青海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实现了质的飞跃,数量、金额增长达到60%以上。通过登记、备案、注册,指导帮扶出口企业建立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规范化、为企业量身定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使企业获得出口准入的资质,也体现了出口食品、植物产品及非食用动物产品生产企业作为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主体地位。提升了青海省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动植物产品生产企业、原料种植、养殖场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帮助企业开展自愿认证的情况。2014年,共监管认证机构对240多家企业开展管理体系认证工作,认证范围涵盖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ISO180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和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通过各类管理体系认证,使青海省企业与国际先进管理理念接轨,获得了走向市场的通行证,起到了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增强质量意识、降低质量成本、增强竞争实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青海检验检疫局推广有机产品认证情况。青海省食品农产品有机认证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截至到2014年8月底,青海省食品农产品获得国内有机认证的产品认证证书20张,获得有机认证的主要品种有牛羊、牛羊肉、青稞、青稞酒、皮燕麦、蚕豆、沙棘等。其中,通过有机畜牧产品认证的草场达2192万亩、有机牛羊196万头(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海省特色出口农产品获得欧盟、美国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沙棘种植面积85000亩,有机沙棘315吨,最近几年青海省特色产业枸杞种植发展迅猛,有效种植面积约50万亩,通过德国BCS、CERES(色瑞斯)、法国ECOCERT(爱克塞尔)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枸杞生产企业有8家、认证面积达54270亩,占全省枸杞种植面积的10.85%,有机枸杞产量在全国排第一,青海有机枸杞越来越得到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认可,青海省有机枸杞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责任编辑:)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