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检验检疫一体化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初步效果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京津冀检验检疫一体化工作部署,河北检验检疫局会同北京、天津检验检疫局多次研究,反复讨论,几易其稿形成了《京津冀检验检疫一体化实施方案》,终稿已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实施方案》由工作目标、实施内容、实现途径、实施步骤、保障措施五部分以及若干个规范构成。其核心就是通过改革现有的检验检疫工作模式,建立以“三通”、“四放”、“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检验检疫一体化新模式。新模式把“出口直放”和“进口直通”作为突破。“出口直放”就是出口货物只需属地一次验放,口岸不再查验,直接装船登机;“进口直通”就是进口货物可以直接到达目的地施检。“三通”就是通报、通检、通放。“四放”就是申报放行、验证放行、抽样放行、监管放行。“五统一”就是统一审单规则、统一业务规范、统一风险防控、统一信用管理、统一统计规则。
新模式的实施,实现了区域统一、流程优化。制定中思维系统、定位高远:一是政策层面,三地检验检疫部门不是仅从河北检验检疫局自身出发,而是从区域协同考虑,共同研究如何使惠企红利最大化,让红利惠及的企业从一地扩大到三地,一个企业在三地可以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同样的便利措施。二是执行层面,三地检验检疫部门不是简单的把政策、措施、做法叠加,而是将三地检验检疫通关政策、措施和做法中便利化程度最大、风险防控最严、企业期望最高的有关举措进行全面梳理比对,去掉有碍通关便利,无助于风险防控的政策壁垒,使通关流程最优化。三地检验检疫部门在研究制定区域一体化定位时,把如何实现关、检、企、地四方协作共赢作为目标。充分考虑了各方职责、利益和发展,出台的政策既做到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京津冀科学、持续、协调发展需要,又要做到形成的各项具体措施不虚浮、能落地、易操作。同时,所有企业在享受这些红利的基础上,又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增长起到了助推作用。
实施清单管理和采用合格假定是检验检疫一体化新模式的突破与创新。清单管理就是将动植物、食品、化妆品、危险化学品等商品列入清单名录,清单内的商品须在口岸实施检验检疫。目的是为了防止疫情疫病、有害生物、有毒有害物质传入传出。合格假定就是在风险分析和信用管理的基础上,认同产品合格,认同企业符合条件,从而把检验的重点聚焦到高风险产品上,强化质量安全问题追溯,强化后续监管,强化企业第一责任。
《实施方案》有3个显著特点:一是快,通过快速申报、快速核查,经合格评定后实现快速放行,大大提高通关效率;二是方便,普遍使用电子、电讯手段,减少企业往返,降低企业成本;三是效果好,惠及多数诚信企业,该放的放开,限制高风险企业,该管的管住。
新模式与旧模式相比,出口货物平均每批可缩短物流时间一天以上,进口货物平均每批可缩短港口滞留时间一至两天。出口直放免除了出口货物在口岸开箱查验,按每标箱最低标准计算,每天可节省装箱费、掏箱费、转站费、压车费上千元,如果是冷链运输,还可节省打冷费等等。
《实施方案》将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14年7月1日起实施申报无纸化、通关单无纸化、出口直放,试点进口直通;第二阶段,从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进口直通;第三阶段,在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公共信息平台基础上,实现单一窗口。
河北检验检疫局按照《京津冀检验检疫一体化建设方案》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抢抓机遇,会同京、津检验检疫局主动作为,先行先试,截至目前,河北境内的149家出口企业已经在京津口岸正式实施出口直放。河北以出口直放模式出口货物3507批,货值达2.14亿美元,其中北京口岸423批,货值1931.75万美元,天津口岸1397批,货值7656.99万美元,企业在口岸无需进行“口岸查验”和“口岸换单”两个环节,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通关时间,节约了企业成本。随着“出口直放”、“进口直通”货物的不断扩大,我省3100家进出口企业,都将享受到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改革的红利。
河北检验检疫局采取的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其他措施
不断深化改革,大力提高河北对外贸易的便利化水平,是河北检验检疫局始终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的重点工作。河北检验检疫局在实施好种类表的消减、免收出口货物检验费,绿色通道、直通放行等前期措施外,近期又提出了“311”的新举措,就是优化窗口服务,简化检验流程,强化海关合作,开展原产地签证分类,开展原产地声明试点,即“三化,一分类,一试点”。
一是优化窗口服务,探索试行“无纸化报检、智能化放行”的报检、放行模式。结合河北实际,独立开发了无纸化报检和智能化放行信息系统,选取了业务量大、信用等级好、质量长期稳定的出口企业实施“无纸化报检、智能化放行”,企业通过报检软件上传电子数据报检,做到“鼠标一点,轻松报检,不出厂门,轻松通关”,将大大有效降低企业报检和通关的成本。
二是简化检验检疫流程,探索试行“申报放行、验证放行、抽样放行、监管放行”等通关放行新模式。河北检验检疫局在诚信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对不同类别企业、不同商品风险等级实施的监管模式,充分利用集中审单系统、电子监管系统开展流程再造,采取不同的放行方式,做到检验监管模式与通关模式实现无缝链接,切实提高内部工作效率,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开展中。
三是强化与海关合作,探索实行“三个一”关检合作的途径。去年以来,河北检验检疫局与石家庄海关经过多次沟通和座谈,就通关便利化等方面达成共识,双方签订了《关检合作三个一实施方案》。目前,在石家庄辖区已开展了通关单互认、通关单无纸化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是开展原产地签证管理分类试点。优惠原产地证书是进出口货物的经济国籍证明,是享受国外关税减免的优惠劵。每年河北检验检疫局对外签发的原产地证书将近10万份,签证金额60多亿美元,帮助企业享受国外关税减免3个多亿美元。签证工作量很大,政策性也很强。原产地证签证产品分类管理是指根据国内行业状况、产品原材料的国产化能力、进口国/地区原产地标准的要求、国外海关退证查询的比例等签证风险程度,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签证产品采取不同的登记、签证管理措施的监管行为。根据签证产品的风险程度将产品分成三类:敏感产品、较敏感产品和一般产品。对敏感产品和较敏感产品采取比较严格的措施,对风险程度较小的产品,在备案调查、签证调查、年度核查和退证调查方面给与便利,减少产地调查次数,降低企业成本。
五是开展企业签发原产地声明试点。2014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冰岛政府、瑞士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对出口上述两个国家的河北企业来说特别有意义。出口货物的发货人可以向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请自行签发中冰、中瑞自由贸易协定原产地证书,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核准的原产地声明人可以自己签发中冰、中瑞自由贸易协定原产地声明。近期,河北检验检疫局已申报质检总局第一批出口欧盟普惠制原产地声明试点企业18家(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石家庄鸿锐集团有限公司),其中,首批出口冰岛、瑞士自贸协定原产地声明试点企业两家(中粮河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廊坊万森工艺品有限公司)凭自行签发的“原产地声明”就可以享受优惠关税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