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消息按照国家质检总局检验检疫通关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在不改变现行组织体系和机构设置的前提下,创新检验检疫通关监管模式,再造业务流程,升级改造业务信息化系统,黑龙江检验检疫局于12月18日在全省系统范围内全面推行“通报、通检、通计、通收、通放、通签” (以下简称“六通”)的通关新模式。
“六通”工作主要内容
“六通”包括“通报、通检、通计、通收、通放、通签”,覆盖了报检审单、检验检测、签证通关和货物放行等检验检疫业务全流程。
“通报”是指区域内企业可以根据需求自由选择任意检验检疫机构办理报检手续,区域内报检数据实行“集中审核、统一布控”,受理报检实行“多点办理、区域通报”;
“通检”是指在确保“监管有效”的前提下,出口货物坚持“属地施检”和“谁施检、谁负责”的原则,取消货物的口岸查验,实现一次检验检疫,各机构间结果互认;进口货物坚持“风险可控”和“口岸检疫、目的地检验”的原则,口岸在实施必要检疫处理措施后,将货物全部转到目的地施检;
“通计”是指企业可自主选择黑龙江省范围内任一检验检疫机构计算检验检疫费用。
“通收”是指企业可自主选择在黑龙江省范围内任一检验检疫机构缴纳检验检疫费用。
“通签”是指货物在实际施检机构拟制证稿完成后,企业可以在区域内任何一个检验检疫机构领取证书;
“通放”是指进口货物在办理报检后、出口货物在施检合格后,企业可在区域内任一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办理通关放行手续,口岸机构直接办理放行,实现区域内的统一放行。
开展“六通”工作的重要性
开展“六通”工作是适应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之年,各行各业都在改革。我国改革正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形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央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改革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的要求。目前,传统的检验检疫工作模式与流程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外贸企业和外贸发展的“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需求。黑龙江检验检疫局此时开展省内“六通”工作,是适应当今改革大形势的必然结果,是顺应广大进出口企业、人民群众呼声的必然要求,更是我们检验检疫部门自身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
开展“六通”工作是逆势推动黑龙江省外贸增长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内对外贸易形势不容乐观,黑龙江省外贸出现下滑。进出口企业和地方政府对通关便利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过去,我国外贸企业成本优势明显,通关费用多一点或少一点,企业不是很计较。现在外贸形势严峻,企业承受能力下降,有的处于亏损边缘,对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通关成本寄予厚望,对检验检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我们开展“六通”工作,是对外贸企业急切呼声的有力回应,为企业对外贸易增添竞争筹码。也是为黑龙江省外贸经济发展雪中送炭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彰显了检验检疫机构服务大局、促进外贸发展的重要作用。
开展“六通”工作是黑龙江检验检疫局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方式。由于黑龙江检验检疫局各辖区企业情况不同,有的窗口常年排队,而有的窗口相对比较清闲,呈现出“忙闲不均”的状况。“六通”工作开展将打破全省检验检疫系统行政区域和机构辖区界限,更好的发挥口岸对内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打破了原有的机构岗位划分,根据业务实际对有限的检务资源进行重新优化分配,对检验检疫工作环节和窗口人员进行有效整合。黑龙江检验检疫局积极开展“六通”工作,最大限度的将现有资源合理分配,发挥到极致。使业务流程更顺畅,资源配置更合理,窗口人员劳动强度分配更均衡。体现了检验检疫机构主动作为、积极改革的良好社会形象。
开展“六通”工作的要求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单位要将思想统一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提高对开展“六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黑龙江检验检疫局“六通”推进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积极组织落实。要以大局为重,密切协作配合,严密高效监管,共同把好质量关,促进贸易便利化,降低企业通关成本,实现便企利民。同时要加强“六通”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介,让企业了解并参与“六通”工作,享受“六通”工作为企业带来的通关便利化红利。
加强领导,全员参与。“六通”工作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是全员参与的“一把手工程”,涉及到业务流程的全体人员。各单位、各部门要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全员参与,利用这次“六通”改革契机,优化检验检疫流程,提高业务水平,为东北四省区检验检疫“检检通”和下一步东北四省区海关、检验检疫“关检通”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联动联进,认真落实。“六通”工作涉及部门多,合作领域广泛。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做到分工不分家。各单位要多与先期试点单位沟通、交流,将试点经验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复制并推广,共同携手抓好各项工作事项的落实。尤其是内陆和口岸检验检疫机构之间要加强联系沟通、联动联进,做到口岸向内陆延伸,内陆向口岸推进,充分发挥口岸对内地的辐射带动作用。确保“六通”工作统筹推进,尽快落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释放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