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近日,广西检验检疫局召开加强广西口岸进境粮食检验检疫监管工作通报会。广西检验检疫局巡视员兼副局长董国富从4个方面向大家通报情况。
一、国家实施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制度的重要意义
国际上许多个国家都将指定入境口岸作为明确的检疫规定和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对指定检疫查验场所也有相应法律规定。目前,我国已经对进口肉类、水果、种苗等高风险进境检疫物实施指定口岸管理。
近年来,我国进口粮食数量持续增长,2013年全国口岸进口粮食达8646万吨。进口粮食均有较长的种植生长周期,且收获后只作过筛等简单处理,大量的进口粮食不可避免地携带外来有害生物。目前我国进口粮食种类涵盖大豆、玉米、水稻、大小麦、油菜籽、木薯干等很多品种,产品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亚、巴拉圭、东南亚等国家,这些粮食输出国生态环境不同,有害生物发生发布程度也不一样,进口粮食所携带的外来有害生物风险相当高,威胁着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同时,粮食作为食品或饲料原料,重金属、生物毒素、农残、种衣剂与熏蒸剂污染、转基因等均涉及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关系着消费者健康,关系着水产和畜牧业安全生产。
为了确保粮食生物安全,有效防范与降低进口粮食传带外来有害生物的潜在风险,提高口岸安全把关能力,优化口岸资源配置,推动口岸检验检疫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规定和国际通行做法,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境粮食实施进境检疫准入、检疫审批、指定口岸查验、存放、加工企业备案及后续监管等措施。
这次全国共有101个口岸172个查验点申报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经国家质检总局考核验收,全国共58个口岸96个查验点获得第一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资质,其中有广西防城港、钦州、梧州3个口岸5个查验点。
二、广西口岸进口粮食及检验检疫监管情况
目前,广西年进口粮食达800多万吨,约占全国进口总量的10%,种类由原先单一的大豆,增加到大豆、油菜籽、高粱、玉米、小麦、大麦等多个品种,其中进口大豆、油菜籽分别约占全国的10%和40%;全区备案的进口粮食加工、储存企业由2012年14家增至94家,年加工能力1400多万吨,年产值500多亿元,实现税收30多亿元,广西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进口粮油加工重要产业基地。
从进境口岸疫情截获看,粮食是外来有害生物截获最多的农产品之一,2013年,广西口岸从进口粮食中检出有害生物318种、2290批次,分别占全部进口植物截获外来有害生物的57%和20%。今年1至10月,从进口粮食中检出有害生物412种3248次,同比去年增长29.6%和41.8%。进口粮食携带大量外来有害生物,严重威胁着我国粮食生产和储备安全,给我国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与挑战。
三、广西检验检疫部门支持广西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建设的措施
一是用好国家政策,解决企业进口准入资质。广西检验检疫部门提前介入,跟进服务,指导粮食进口加工企业用好用足检验检疫优惠政策,按规范要求规划建设,建立严密的防疫管理制度,严格组织企业准入考核。先后支持了大海粮油工业(防城港)有限公司、中粮油脂(钦州)有限公司、广西渤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粮油生产企业获得进口大豆、油菜籽加工企业资格,帮助全区40多家饲料生产企业首次从国外进口玉米、小麦、高粱等原料,缓解了国内原料不足和价格上涨带来的生产压力,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二是积极推动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申报工作。在国家质检总局出台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制度初期,积极推动广西粮食指定口岸申报工作,主动与质检总局沟通汇报,指导当地政府、口岸管理部门、经营企业认真做好进口粮食指定口岸的申报工作,按照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的条件要求,完善进口粮食口岸检疫查验、防疫、检疫处理等设备设施,使广西主要进口粮食口岸防城港、钦州、梧州3个口岸5个查验点获得首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资格,确保广西进口粮食工作正常进行。
三是优先办理进口粮食加工企业考核备案和检疫审批手续。广西粮油和饲料加工产业发展迅猛,企业遍布全区各地市,监管难度大。为此,我们制定完善进口粮食检验检疫监管制度和作业指导书,培训检疫查验人员,严格全过程检疫监管,加快办理进口粮食加工、储备企业的考核备案及检疫审批工作,促进粮食安全进口。
四、广西检验检疫局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切实做好检验检疫服务保障工作。加强实验室建设,配套先进的检测设备,整合实验室优势资源,扩大CNAS认可的检测范围,全面提高检测能力;加强技术队伍配备,通过业务培训提升技术水平,提高检出率,确保进口产品安全卫生;探索改革监管模式,提高通关效率,促进有效监管;开展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为指定口岸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二是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合作。发挥地方政府在指定口岸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争取和利用好国家对广西的政策支持,争取更多的口岸建设项目列入国家新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中;指导地方有关部门利用好现有的指定口岸,引进、鼓励、扶持、管理和服务好相关企业,建立完善现代的进口农产品物流体系,创造多方共赢的局面。
三是做到口岸建设与防疫并重。各地要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围绕指定口岸建设要求,强化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完善口岸装卸、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全面提高口岸疫情防控能力。建立健全和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制订和遵循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培训,增强相关人员的防疫意识,规范工作行为,确保指定口岸良性运行发展。
(责任编辑:)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