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平潭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检验检疫部门在支持平潭开放开发,融入海西经济建设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揭开了平潭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的新篇章。福建检验检疫局党组书记、局长支毅隆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周青松共同揭牌。福建检验检疫局副局长詹开瑞、郭忠鹏出席揭牌仪式,平潭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辉主持揭牌仪式。
建设平潭综合实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检验检疫部门历来高度重视和支持。自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平潭综合实验区以来,福建检验检疫局主动跟进,并积极促成质检总局率先决定在平潭设立正处级的专门办事机构,出台了《关于支持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的意见》等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批复同意在平潭建设“海西进出境动植物检疫隔离处理中心”。平潭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前身--福建检验检疫局平潭办事处,于2010年由质检总局批准设立,2012年3月31日正式成立。2014年4月8日,质检总局批准成立平潭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平潭检验检疫工作。此次实现“办改局”,将为平潭检验检疫工作机制、通关模式创新和惠企政策制定实施赋予更多自主权,为进一步促进平潭开放开发增添强有力的“新引擎”。这是质检总局、福建检验检疫局高度重视海西建设、支持平潭更好更快开放开发,进一步贯彻落实《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质检总局发布《关于支持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的意见》的具体举措。
目前,平潭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辖区内备案登记的进出口企业约211家,辖区内进口产品主要包括各类预包装食品、洗涤用品、酒类、冰鲜水产品、液晶面板、成套设备、水果等。出口产品主要包括冰鲜冷冻鲻鱼产品、冰鲜黄瓜鱼等冰鲜水产品,活鲍鱼、活花蛤等其他活水生动物,胡萝卜、南瓜等农产品。监管出口生产企业4家、种养殖(植)基地10家。自平潭检验检疫机构成立以来,共进口货物594批次,出口货物1568批次,总货值49706.08万美元;截至2014年8月,共进行船舶查验1117航次,其中出境559航次,出境人员175333人次;入境558航次,入境人员159129人次;出入境人员合计334462人次。共检出发热病例20例,其中5例确诊病例。从截留的旅客携带物中共截获禁止进境携带物1941批次、4563.1千克,检出有害生物共37种次,其中一般性有害生物为30种次,检疫性有害生物7种次,切实有效防止了人及动植物疫病疫情的传播。
平潭检验检疫机构主动融入、全力支持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积极参与口岸配套设施建设。2014年5月16日,平潭“二线”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7月15日,平潭“二线”通道正式封关运作;7月8日,澳前港区通过国家级验收,口岸正式对外开放。针对平潭对台的特点,平潭检验检疫机构全力支持平潭提升开放开发水平,全力促成“海峡号”、“丽娜轮”首航成功,并帮促其外贸货运规范化、常态化。同时,积极主动服务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推动闽台动物交流项目,顺利完成台湾屏东大学赠送福州动物园两只红毛猩猩入境的检疫及隔离检疫工作;6只来自台湾的濒危野生动物--马来鳄在澳前口岸顺利通关,实现福建口岸首次大型动物贸易活动;推进平潭台车入闽试点工作,先行先试,与海关、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密切配合,保障台湾新竹妈祖信徒代表团及其随带运载妈祖銮轿的车辆搭乘“海峡号”顺利登陆,实现台车首次入闽;全力服务平潭首届“台湾商品交易会”,为26批次、26万美元展品快捷办理入境通关手续;积极对接重点项目,对宸鸿科技(平潭)有限公司重点项目实施项目管理,帮扶其顺利进口成套设备107批、1.47亿美元;帮扶已停产2年的平潭唯一出口注册企业恢复生产,推动以平潭本地特色农产品为主导的输台贸易,帮助吸引岛外贸易商开展高端生鲜活产品贸易,实现本土活鲍鱼、乌鱼卵首次出口台湾,推动本土胡萝卜自主品牌首次打入日本和东南亚市场;支持东澳码头重启暂停3年的对台小额贸易业务;主动服务小额商品交易市场,促成福建检验检疫局及时出台《进一步支持平潭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发展15条措施(试行)》,加大扶持平潭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力度,以实际行动优化通关环境,降低企业成本。
平潭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辉表示,将借这次正式揭牌的东风,进一步融入平潭综合实验区中心工作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质检总局“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要求和福建检验检疫局工作思路,站在政治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平潭检验检疫工作,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支持和促进平潭开放开发,坚持“找准定位、解放思想、简化手续、快速通关、加强宣传、做好服务”的平潭检验检疫工作方针,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最大限度地发挥检验检疫职能作用,争做口岸服务和把关的标兵,努力营造良好的口岸通关环境,全力服务平潭开放开发,促进外经贸持续、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