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专题频道>>消费专题>>珠宝频道>>珠宝要闻>>

奢侈税或将抑制“过度消费”

2013-06-08 15:49:35 腾讯

   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就好像同是一家人,能力强的多承担一些,多帮助能力相对弱的家庭成员,国家税收的调节作用之一就是二次平衡财富分配。

   针对此前坊间盛传的6月1日起购买170万元(及以上)豪车要交奢侈税的消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日前证实“消息基本属实”。征税对象是扣除增值税后的售价仍在170万元以上的豪车,暂定加收税费为20%,与购置税一并在上牌时收取。(5月31日《证券时报》)

   其实,对奢侈品征税是国际社会的普遍选择。在我国香港地区,超过15万港元而低于30万港元的车,税率65%;超过30万港元而低于50万港元的车,税率为85%;超过50万港元的车则需缴纳100%的登记税。不仅欧美、加拿大、瑞士和亚洲的韩国等发达国家对豪车、飞机、珠宝、烟酒、手表等奢侈品征税,发展中国家对奢侈品消费也同样征收消费税。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又焉能不与国际接轨?

   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就好像同是一家人,能力强的多承担一些,多帮助能力相对弱的家庭成员,国家税收的调节作用之一就是二次平衡财富分配。

   显然,那些真正消费得起奢侈品和豪车的人或许会有所不满,但归根结底,他们顶多只是吐口槽而已,不至于因为抵触新政策而改变消费习惯。但骂得最起劲的,可能是那些装阔而“附庸风雅”的人。原本拼拼凑凑挤一挤好不容易将要“装门面”了,结果眼睁睁被消费税挡下来,能不急火攻心吗?

   世奢协会“中国奢侈行为心理趋向调查报告”显示,七成以上的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就是为了拥有一件奢侈品,品牌文化不重要,但“必须是圈子里公认的奢侈品”。因此,有人指出,对豪车等奢侈品课以重税,可以引导和调节过度消费。笔者对此深以为然,关键就在这“过度”两个字上。

   胡润百富日前发布的《中国奢华旅游白皮书》显示,中国游客消费第三次蝉联全球第一,2012年中国游客的单笔消费金额平均为875欧元,比全球的平均数高出了71%,比上一年增长8%。平均单笔消费金额875欧元,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得不说确实有点“过度”了。

   而较之国人对珠宝、手表、服装、化妆品等奢侈品的“过度消费”,国人对汽车的“过度消费”的负面意义不单是在经济方面,更在社会、环境方面。买车、开车是因为我们需要,而不应只是为了我们的面子。你可以不在乎因购买大排量汽车而多支付的消费税,也可以认为燃油税不会给自己的生活增添多少压力,但你不可以任由自己的欲望无限制地膨胀。为了别人羡慕的眼光,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你消耗掉的是原本属于未来、属于子孙后代的资源。

   关于节能环保,关于构建节约型社会,我们的政府已经做了很多。调整车辆消费税,择机实施燃油税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表明了国家的态度:改变现有的不健康的汽车消费结构,鼓励更环保的小排量汽车发展,遏制大排量汽车的过度消费。但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还要靠所有汽车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行。毕竟,只有当消费者回归理性,市场才会更加成熟。(周照)

    (南方日报 周照)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