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专题频道>>其他专题>>2014年两会专题报道>>两会时评>>

国富之下公众幸福如何“增收”?

2013-03-06 15:37:14 广州日报

    中国老百姓每日开门就谈七件事,收入与幸福始终是“两会”的高频词,今年有什么不同么?

   温家宝总理在5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过去5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国内生产总值从26.6万亿元增加到51.9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公共财政收入从5.1万亿元增加到11.7万亿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8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8%、9.9%。

   这些数据很“靓丽”,此前媒体已经报道中国27省GDP达中高收入国家水平,但是联系现实情况,则明显可以感到民众的幸福感并没有随着收入的提升而飞跃,原因何在?

   事实上,这不仅是中国的情况,经济学上早有“幸福收入悖论”之说。伊斯特林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他通过研究发现一个规律:一国之内,富人报告的平均幸福和快乐水平高于穷人;但如果进行跨国比较,穷国的幸福水平与富国几乎一样高。

   这一理论往往被不少人用来解释中国的情况,但事实上也忽略了“伊斯特林”悖论主要基于跨国比较意义。但是这一理论确实打破了一个基本迷思:GDP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民众收入增加,而民众收入增加也并不必然带来幸福感。

   幸福感从何而来?基于幸福的经济学研究表明,幸福除了很客观的指标,往往也离不开直观因素。幸福除了期望值之外,还基于比较。换而言之,人们的幸福感,很多时候基于相对收入,如果人们的收入增加,但是方式不均衡,则有可能加深人们的相对剥削感,幸福感的提升也无从谈起,甚至使得整个社会趋向于零和博弈,大家整体幸福感也难言提升。

   最典型的当属房价。人们总说买不起房,那么房价到底有多高?事实上,最近有学者测算了房价增幅以及收入增幅,虽然房价最近25年内涨了接近14倍,但根据官方统计数据,中国商品住宅价格20年内增长6倍略多,可同期全国人均GDP增长近20倍,同期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超过16倍。这一数据表明,虽然房价高涨,但中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速都跑赢了房价,房价焦虑却仍存在。房价飞涨之下,被平均的背后,多少国人梦想黯然,但是其中也有“房叔”、“房嫂”的一夜暴富,原因自然就在于国内的分配不均带来的财富与幸福的双重鸿沟,这就说明收入分配改革除了考虑工资收入不公,更应该考虑财富分配不公。

   现实虽不完美,未来却可期待。在报告中,我们看到,从民生支出来看,无论是绝对数字、还是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都有实实在在的增长,譬如“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30元”等。环境、房价、看病……民生关切,就是政府关切,也是迈向幸福的步调。(费雪)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