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大制定出中国革命分二步走的纲领,以及对这个纲领的理论分析,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形态”雏形的标志。所谓“中国形态”的雏形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正确定位。正确定位中国社会性质,是中共制定中国革命战略的客观依据和出发点。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正确把握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那么制定的革命战略、策略、方针、政策等一系列革命基本问题就会出现严重偏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无从谈起。
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之初,还是教条地照搬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提出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战略。然而到中共一大前夕,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发生了细微变化。1921年6月在汉口发行了署名“田诚”的《共产主义与知识阶级》(以下简称《阶级》)小册子,首次出现了中国是“国际掠夺阶级的公共半殖民地”的论断。这简单的表述已显现出新认识的萌芽。
半年后,即1922年元旦,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发表了李汉俊的《中国底乱源及其归宿》(以下简称《归宿》)与《我们如何使中国底混乱赶快终止?》(以下简称《终止》)两篇重要文章,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新的探索。
《归宿》指出中国在鸦片战争前,是以农业为主体的封建社会。中国虽然开化最早,但向来与世隔绝,独居东亚一隅发展,渐渐处于孤立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在先进生产工具、新式生产技术以及各种新思想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开始崩坏。
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中国是世界的一个局部,必然“步世界底后尘,发生了资本主义。在人类进化途上,以资本主义发生的结果,自然要在政治上要求第三阶级的‘德谟克拉西’……资本阶级自然要与封建贵族争斗,以期推翻封建制度”。这些因素又促进中国社会发生急速进化,“那机械工业正在征服手工业,新式交通机关正在征服旧式交通机关,君主立宪主义曾征服了笼统的保皇主义,第三阶级民主主义曾征服君主立宪主义,民主派曾征服了洪宪和复辟,第三阶级曾征服了贵族阶级,新文学正在征服旧文学,爱国主义正在征服卖国主义,社会主义正在征服资本主义”。这是时代的进步,是中国融入现代化的体现,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希望,我们“丝毫没有悲观绝望的必要”。
以上分析,表明早期共产党人开始认识到中国与欧美国家不同,与传统农业社会亦不同。文章虽然没有使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概念,但这些新认识无疑为日后中共正确判断中国近代半殖民半封建特殊社会提供了最初的思想元素。
《归宿》与《终止》发表后的15天,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刊物《先驱》创刊,对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作了进一步分析。《发刊词》明确写道:近代中国,“与外人通商的结果,旧的农业社会的经济组织,已次第为新的工商业社会的经济组织所撼动所代替了”。在《<共产党宣言>的后序》中,明确否定了我国是资本主义社会。在《关于中国少年运动的纲要》中,对中国社会的认识逐渐明晰起来:中国经济状况“可依性质分为两种:一为在内地乡村的,还是一种旧式农业的和家长制的状况;一为在边境各口岸的,则已是一种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了”。列强在中国实行帝国主义侵略政策,首先是经济侵略,用武力使中国成为帝国主义经济完全的“奴服”,其结果是大部分农民“被倾覆而驱迫入都市去找工作,于是开始形成了一部分无产阶级;一方面是手工业不足与资本国机器工业竞争,渐渐归于毁灭”。因此中国与其他东方民族一样,成为国际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猎场”。经济支配政治,帝国主义为了争夺中国市场,除支持封建势力作为维护其统治的社会基础外,还“时而援助这一个军阀,时而援助那一个军阀,以阴图中国的利益,所以才把中国闹到这样纷乱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上探索中,早期共产党人还提出了“完全社会主义”的概念。《终止》在阐述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时,非常明确地表示,中国的产业很落后,现在并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说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路上走,并不是说要在24小时内就把中国变成“完全社会主义”。像中国这样现代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可以经过不完全社会主义阶段,经过大力发展现代经济,使“完全社会主义”的“条件完备”。不完全社会主义的认识是第一代共产党人在还没清楚认识中国应该先进行民主革命的概念下产生的,事实上就是指向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形态”雏形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制定了中国革命分“二步走”的战略。在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放弃了一年前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战略,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国革命“二步走”战略的确立,标志着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道路上发生了质的飞跃。
中共“二步走”革命纲领的制定不是一步到位的,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
《阶级》也有“二步走”的提法,“第一步要组织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就是共产党。这个党就是指挥革命运动的中心机关”。第二步就是要无产阶级夺得政权,建设劳农专政的国家。很显然这个“二步走”的思想与中共一大的认识水平是保持一致的,与中共二大的“二步走”并非一个概念。
《先驱》发表的《关于中国少年运动的纲要》则有了完全新的认识。纲要指出中国经济和政治的状况影响了中国的阶级斗争,使它分成两段程途。“第一段是大的和小的有产阶级起来推倒封建主义的战争,第二段是新起的无产阶级起来推倒有产阶级的战争”。与此两个阶段的程途相对应,便是“为了要使我们的事业得到胜利,中国劳苦的群众,应分两步去做:第一步是完全倾覆封建主义,促成中国真正独立;第二步是推翻有产阶级的政治,把政权掌在自己的手中”。这表明党已开始意识到在中国不能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应该首先联合“大的和小的有产阶级起来”去“完全倾覆封建主义”,实现民族独立,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执掌政权。1922年5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将中国当前的革命称之为民主革命。中国革命的第一步是实行民主革命,争取“在能够得着对外的民族独立,对内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及普通选举各种权利”。第二步就是“无产阶级对抗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这种革命之目的是采用劳农制度”。
当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革命“二步走”的战略,但详细剖析了中国社会,指出造成中国乱局的根本原因,批判了各种改良主义的救国方案,鲜明亮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军,为无产阶级奋斗,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党。……无产阶级在目前最切要的工作,还应该联络民主派共同对封建式的军阀革命,以达到军阀覆灭能够建设民主政治为止。”并提出11项具体准则。这样中共二大制定“二步走”的革命纲领就顺理成章了。
最后要强调的是,1922年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还处在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的初始阶段,几乎所有的提法都是东方革命理论在中文语境下的诠释,对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最初分析是粗浅的;对中国社会结构的观察是表层直观的,多半是事实上的描述,缺乏经济层面,尤其是哲学层面的理性深度。对“二步走”的战略也只是一个政治设计,尚需要在革命实践中逐渐完善,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政策、方针,形成一个理论体系。因此,中共二大还只是揭开了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
(作者为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