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增量优存量抓变量
重庆经开区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 丁红梅 本报记者 谢 旺
近年来,重庆经开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采取多项措施,着力扩增量、优存量、抓变量,全力助推重庆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市场服务能力,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日前,广阳湾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服务中心揭牌运行。这是该局争取重庆市药监局技术支持,探索建立可推广的生物医药产业服务机制,采取局地共建模式推动建立。该中心将为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注册审批、现场勘查、技术支撑服务。今年年初,重庆市药监局将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生产备案的审批权限下放至经开区市场监管局,全市仅6个区县的市场监管部门获此授权。经营准入环境的进一步优化,让医药行业经营主体活力得到有效激发。今年一季度,重庆经开区新增医药行业经营主体107户,同比增长33.75%,其中新增医药企业102户,同比增长43.66%。截至目前,重庆经开区拥有医药行业经营主体1520户,其中医药企业1422户。
加强医药行业质量管理、品牌培育、标准化建设,助力生物医药企业高质量发展。该局邀请重庆市市场监管局、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走进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进行政策宣讲,通过送政策、送服务,为园区50家生物医药企业推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强化品牌培育,围绕医药行业支柱企业,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争创质量标杆,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顺利入围第八届“重庆市市长质量管理奖”企业答辩及现场评审名单;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助力医药企业创新发展,帮助指导重庆九州通医药物流有限公司的《构建医药物流标准体系,推动医药流通降本增效》典型案例成功入选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首批20个典型经验做法名单;开展“质量医生”服务,通过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帮助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实现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95%,生产效率提高10%。
借外力练内功、促发展。针对重庆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该局整合部门力量深入调研,助企纾困解难。该局联合重庆市药审中心、南岸区大健康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等单位,组织生物医药企业开展大健康产业政企协商座谈会,收集解答医药企业关于注册登记、商标品牌建设、知识产权、认证认可等方面问题;积极发挥政策导向和牵线搭桥作用,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服务力度,为医药企业注入活水。2022年,该局帮助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8000万元,获得政府贴息20万元。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