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地方动态>>

浙江省绍兴市实施“标准化战略”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10-27 17:14:24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按照浙江省绍兴市委市政府“两手抓”“两战赢”及“六稳六保”工作部署,绍兴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标准化技术优势,聚焦重点领域,扎实开展“联合作战,组团服务”,助推绍兴企业争取标准话语权、抢占竞争制高点。今年以来,累计服务企业1449家次,开展标准化业务培训1646人次,立项“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68项、市级地方标准17项,完成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7项,指导534家企业开展对标达标质量提升行动(参与企业数居全国第九位),发表质量管理成果255项,为企业增收节支1.59亿元。

一、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一)健全“两项机制”,全力促进“标准化+服务”

为充分释放“标准化+”效应,市场监管部门着力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保障,激发标准创新活力。

一是建立“联合作战、组团服务”机制。由分管局长牵头负责,以市标准化研究院为技术支撑,局计量标准化处、质量发展处等相关业务处室共同参与标准服务团,有效打通业务壁垒,实现优势互补,全面提升了服务效能。

二是建立政策保障机制。标准化政策全面纳入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对企业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团体标准的给予20—50万元的奖励。对实施标准化试点项目的给予10—30万元的奖励,对获得标准创新贡献奖的给予10—50万元的奖励,今年全市兑现标准化奖励资金3500万元。

(二)搭建“三个平台”,全力构建标准化服务体系

着力构建以市标准化研究院为龙头的标准化服务体系,练好内功,借好外力,打造三个平台,全面提升标准化服务能力。

一是建好市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与省标准化院、省方大公司合作,及时收集、更新国内外标准,免费为企业提供标准查询服务。目前已集聚140余万条标准题录,3.5万条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月点击542次,累计为企业提供标准文本500余份。

二是打造标准创新技术平台。加强与中标院、省标院、中国计量大学等单位合作,充分发挥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特种)界面活性剂分技术委员会等11个国家级标技委分委会(工作组)、浙江省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6个省级标技委(分委会)的技术优势,共帮助企业制定国家标准35项、“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56项,其中《免洗消毒洗手液》团体标准填补国内空白。

三是提升标准技术支撑平台。加快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充分发挥金属加工产品等5家国家级质检中心、纺织染化料等13家省级质检中心的作用,加强内外联合,就近就便为企业提供标准研制、验证服务。市质检院已成为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第三方认可实验室,成为英国Intertek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德国TüV南德意志集团合作的合作实验室,被国家认监委确定为家用燃气灶具强制性认证指定实验室。今年以来,已为企业出具各类检验报告7658份,开放实验室615次,减负费用1958.64万元。

(三)做优“四项服务”,全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发展,标准先行。该局聚焦重点行业,全力服务企业,以先进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是做优“标准制定”服务,争抢发展先机。结合该市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且块状产业明显的现状,深入调研,持续摸排,制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制订三年计划,统筹推进,抢占标准制高点。建立市级标准化专家库,由来自全市科研机构、高校、检验检测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单位和组织的150多名专家组成。为企业提供国内外标准信息收集、标准立项调研、先进性分析、立项申报、标准研制等“一站式”服务。今年来,已帮扶企业253家次,其中96家企业的标准成功立项,发布标准56项。

二是做优“对标达标”服务,促进产业发展。发挥标准化引领性、战略性作用,以全国“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谋划,广泛发动,多方联动,深入调研,精选产业,找准标杆,制订方案,试点先行,全面推进对标达标提升行动。结合该市“双十双百”集群制造培育行动计划,选定纺织、化工、铜加工等10大产业的14种企业集中度高、代表性强的特色产品为重点产品,其中风机产业还被列为省级质量提升重点产业。按照“一个产业,一个实施方案,一个标准与质量比对报告、一批对标达标企业、一套质量提升技术方案”的要求,有序推进。已发布标准与质量比对分析报告14份,发布对标技术方案53个,534家完成对标达标,发布对标结果924项,居全国第九,其中第三方证明对标结果336项,居全国第三;规上企业主导产品采标率达79.9%,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全市5582家企业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13355项标准,涵盖16178种产品,实现对市场的质量“硬承诺”。

三是做优“标准创新”服务,强化标准引领。以实施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为抓手,全力推进标准创新,强化标准引领。扎实推进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热电联产能效提升节能标准化,省级循环经济标准化、纺织和服装产业改造提升标准化等试点,以项目试点探索该市制造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的路径,取得较好成效。共帮助项目试点单位制定省级以上标准55项,其中《固体废物玻璃化产物技术要求》等标准将填补国内空白。

四是做优“标准培训”服务,提升专业能力。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市场是标准供给的主渠道。为充分激发企业活力,提升标准化水平,该局先后举办了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等通用标准培训班,举办了标准国际化论坛等活动,累计受训达1646人次,有效提升了全市标准化工作水平。

二、标准化服务典型案例

案例一、“标准”护航,助力抗疫产品顺利出口。浙江长生鸟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生产珍珠粉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的科技型企业,为助力国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面对来自新加坡、韩国等国大量的免洗消毒洗手液产品的意向订单,因不了解国内外相关的标准要求和技术规范,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产品投产。在得到企业紧急求助信息后,该局迅速安排技术骨干着手收集国内外相关的消毒产品技术标准和规范,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帮助企业完成《免洗消毒洗手液》标准的制定及产品试产。为企业第一时间赢得500万瓶的海外销量订单。复工复产后该产品日产规模达到50吨。

案例二、“标准”引领,助力医疗器械产品高品质。浙江海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绍兴的重点医疗器械企业,其生产的一次性呼吸过滤器(人工鼻)产品可以有效地预防麻醉机免受细菌和病毒的污染,大量使用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武汉六院等全国各地专治肺炎定点医院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为助力企业更好地提供优质产品,支援前线救援任务,该局主动介入,以“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定位,帮助企业在原有企业产品标准的基础上,找标准、找指标、找优势,成功立项《一次性呼吸过滤器》《一次性使用压力传感器》等两项浙江制造标准。通过标准研制,高品质的产品为企业带来了销量的大幅增长,其中一次性呼吸过滤器产品同比增加42万套,增长53%;一次性使用压力传感器同比增加10.8万套,增长29%。

案例三、“标准”治理助推河(湖)长制省级标准化试点顺利验收。绍兴市治水办主要承担着河(湖)长制管理的各项工作,管理着全市6759条河流、3300多个湖泊。在该部门开展河(湖)长制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过程中,该局全程帮扶,充分发挥标准化技术优势,从项目申报、争取立项、任务书及方案编写、标准化体系建立、标准化培训开展、试点实施与持续改进、一河一湖两个标准化展示中心布置、验收资料整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服务。共参与研制标准147项,其中省级地方标准2项、市级地方标准2项。试点群众满意度达到96%,终期验收取得了90.5的高分,这意味着,绍兴的“河(湖)长制工作规范”已经形成标准体系,成为全省河(库)湖管理治理的实践样本。

案例四、“标准”提质助力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浙江解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有机氟产品的化工企业,在申报1,3-二氟苯“浙江制造”标准过程中,该局组织技术骨干入驻企业,帮助开展国内外标准比对、并联合化工产品标委会、高校、科研机构、化工产品检验机构等领域的专家,多次进行论证研讨,帮助企业从生产工艺、设备、质量指标、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提升,使企业生产的1,3-二氟苯纯度从≥99.50%提升到≥99.80%,单一杂质含量从≤0.10%下降到≤0.06%,产品品质居世界先进水平,可广泛应用于高端的医药产品及液晶产品。目前,该企业研制的《1,3-二氟苯》标准已顺利通过“浙江制造”标准专家评审。因企业产品标准提升,生产的高纯度1,3-二氟苯产品获得了多个国外高端客户的订单,使企业增加销售额1500万元,产品销量占全球60%以上。

案例五、“标准”增效助推热电联产能效提升节能标准化示范创建出成绩。浙江新中港清洁能源公司是一家热电联产企业,公司在开展国家级节能项目——热电联产能效提升节能标准化示范创建中,遇到相关标准体系缺失、能耗下降未达标等问题,难以按期推进。该局了解情况后,立即选派技术专家,邀请省内热电行业及能源审计领域专家,组成“专家服务团”上门开展标准化培训,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标准、计量检测、节能等体系,指导企业通过节能技改降低能耗,并进行能源审计、能效对标、绩效评价。目前,该项目已顺利通过中期评估,企业采取标准化手段,实现年节约标准煤1.75万吨、1700余万元。(鲁利军)

(责任编辑:贤达)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守正创新继往开来 不忘初心再创辉煌 ...

  • 山东省枣庄市大力实施智能制造优先发 ...

  • 第三届进博会展品集装箱船密集停泊洋 ...

  • 内联升鞋的花色品种多达3000余种 ...

  •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河北新发地(曹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