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物品编码>>

中国零售业商品数据的一致性

2015-05-29 19:55:13 中国质量新闻网

    薄玮田芮丰文

   随着企业内控、外联等全链条的信息化部署,贸易伙伴间进行数据传输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国际相关研究显示,零供双方商品主数据不一致给行业带来的损失不容小觑。

   近年来,中国零售业感受到供应链中低质量商品数据给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此,针对国际通用的数据标准在国内零售业的实际应用情况,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编码中心)专门就中国零售行业产品数据的现状进行了调研,了解到零供双方产品数据不一致的情况较严重,进而不难看出提升产品数据准确性对贸易企业间提升数据交互效率,降低信息维护成本的重要性,推动标准化数据与交互模式(如:EDI、GDSN等)在我国零售行业的广泛应用势在必行。

    调研概述

   本次调研通过对零供双方所提供的相同商品在各自系统中的基本数据进行比对,统计相同项目下数据的一致程度,分析其异同以及造成这些异同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调研得到了以下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

   零供双方分别提供了商品主数据,由专业数据服务提供商和编码中心信息化团队共同进行数据比对和分析。

   调研第一步是汇总零供双方实际数据需求,按《GS1通用规范》《产品尺寸测量》等标准规范筛选出需要进行比对的数据属性,由供应商筛选出在各家零售商均销售的产品,零售商根据产品列表提供各自系统中相应供应商产品的15项属性信息;最后以商品条码作为关键索引,对零售企业间相同产品信息一致性情况和零供企业间同一产品信息一致性情况进行数据比对、分析。

    统计分析

    数据比对

   调研收集并比对了来自供应商的4382件商品的相关信息。通过与零售商对应商品数据的横向比对,发现单一供应商与所有零售商的平均数据匹配程度,最好的为28.94%,最差的为21.89%;单一零售商与所有供应商的平均数据匹配程度处于19.15%-33.12%区间内,整体情况较平均。(这些数据不能体现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程度,仅反映贸易伙伴间相同商品数据一致性程度。)

   整体来看,零供双方商品信息的一致程度较低,一致程度基本在30%以下。从供应商角度来看,直供业务的开展促进了合作伙伴间数据的匹配;网络零售商方面,由于单品重量和尺寸的准确性是电商物流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电商企业单品信息记录比较完善,但对物流单元的信息(除箱装数外)基本未予关注;传统零售商方面,企业已经逐渐提高物流信息关注程度,但数据仍需大幅完善。整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1层面、物流层面商品信息比对

    深度分析

    •单品

   净含量:传统零售商在印制宣传页、价签时要标明准确的商品净含量,但零售商对供应商并无明确要求,属于“给则收之,无则不问”的状态。反之,电商通常需要供应商提供该部分的准确信息。

   面对消费者,自助结账系统、消费者信息浏览、商品信息化展示等场景均需要有准确的单品净含量信息显示;零供双方在贸易过程中,净含量信息也是有效识别商品的重要数据之一。零供双方数据对比得出,零售商数据中心记录的该项信息呈现两个方向的极端,一部分企业信息匹配程度超过70%,一部分企业该信息属性没有维护。

   电商及应用GDS、EDI的传统零售商记录了比较准确的净含量信息。随着应用的扩展,净含量这项属性已经逐渐引起国内零售企业的注意,国际上技术先进的零售商采用的自助结账系统强制要求重量信息的准确。

   高宽深:调研显示,中国零售企业对零售单元的高宽深重视程度较差。调研中,许多零售企业没有维护该项数据。相反,国外零售企业对零售商品的高宽深数据的维护程度相对较高,如图2所示。

图2 零售对比单元

   随着我国消费品行业管理的集约化、精细化,货架空间规划环节将会越来越智能化、精确化,对此类数据信息的需求将会凸显。

   产地:调研数据显示,产地信息平均匹配率不到20%,很多零售企业没有记录特定商品的产地信息。

   为形成规模化生产并减少商品流通成本,大型制造企业一般会设多个生产车间以覆盖车间所在地周边区域的商品供应。相同制造商的相同商品可能会在不同产地进行生产。供应商可能会在商品包装上印制所有生产商信息并明示覆盖范围,零售商根据自身管理需求及当地职能部门(如工商管理部门等)的要求在商品销售标签上打印产地信息。由此带来零供两方数据池中关于产地信息的记录存在标准不统一,或者记录不唯一等问题。

   保质期限:该项数据的匹配程度最高,其平均值达到60%以上。通过与零供各方进行面对面调研得知,无论零供双方采用何种贸易方式(是否采用电子化方式),该项数据是双方关注的重要信息之一,主要原因是该项数据直接影响到商品的可销售期限,维护该数据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特别是电商,由于商品全部由捡货人员拣选,准确的商品保质期信息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拣货,避免商品临期或过期对企业消费者带来损失。

    •物流单元

   物流单元毛重:对传统零售商而言,目前该项信息的平均匹配程度为40%。随着配送中心的进一步完善,该项数据的关注程度将会提升。此外,对于电商零售企业而言,由于目前多为单件收货,对物流单元的数据关注度不高,且所有物流单元属性目前多处于无人维护的状态。物流单元尺寸(深、宽、高):物流单元尺寸对商品运输、仓储等空间的利用十分重要,运输车辆货箱的尺寸、配送中心和仓库货架的间距等,都与商品物流尺寸相关,数据缺失或不准确都可能会导致空间没有充分利用或者无法在有效空间内放置商品。与物流单元毛重相比,这几项数据的匹配程度平均不到10%。在1对1调研中,零售商都表示愿意维护该数据,但主要问题是供应商提供的数据质量不高。

   箱装数:该数据是匹配程度最高的一项,达到90%。当产品到达零售商的收货区,箱装数(如零售单元数量)同零售商的预期不符或同订单不符,所有工作都将停止。订单、运输单据等都将重新制作,之后才能进入收货流程。

   在某些情况下,当数据不匹配的情况得不到及时解决,只能采取拒收货物操作。这种延误会带来后续的连锁反应,配送中心和其他供货商的卡车都需要重新调整卸货安排。另外连带的责任规定配送中心还需要增加监管、巡查等工作。这也给对账、销账等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同时给单个企业造成很大损失,由于不能及时入库上架造成货架缺货及后续的客户消费流失对行业来讲损失更大。

   托盘相关(托盘类型、单层承载数、单品总数):相关信息对零售商分配拣货槽来讲非常重要。精细化管理的大仓槽高余量可能只有10厘米,托盘高度的准确可确保托盘被安全放入拣货槽。这个余量很容易就被超过,导致叉车在放置托盘时托盘倾斜掉落。调查结果显示,相关数据的匹配度近乎为0,可见目前托盘相关数据标准化程度确实不高,系统间的信息化交互、自动化分配等技术应用比例也比较低。

    不准确数据带来的影响

   为理解不准确数据给中国零售行业带来的影响,编码中心与参与调查的零供两方进行了一对一采访,得出如下结果:

   商品信息管理:供应链每个环节的数据都需要被识别、处理。商品信息的有效管理为业务流程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样,低质量的数据信息也会在各环节给业务带来负面影响。在人员方面,销售/采购人员处理项目数据的时间及客服人员处理订单的时间都受到数据质量的影响,大量手工录入工作、重复录入工作需要完成,这不仅降低了商品流通效率(如新品上市等),更容易出现信息错误。无论对于传统零售商还是电商,虽然条码、电子报文、数据同步等科技的投入帮助企业实现自动化,减少了手工处理和供应链支出,但这些应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数据支持,如果数据不准确,将造成系统效率的大幅降低。比如条码录入出错造成报文失败,价格与协议不一致,包装数量不同,都将导致供应链出现问题。

   物流运输及仓储:目前,国内托盘的标准并没有与制造商的商品规划联系起来,对商品在托盘上的堆放造成影响,目前主要依靠操作人员对商品和订单的人为判断。而这种人为判断使托盘承载商品方式产生差异,造成商品损毁等损耗隐患。运输卡车的装载情况也受到直接影响。不准确的商品数据带来不准确的承载托盘数据,错误的满载托盘重量直接导致运输车辆的载重效率低或超载,由此带来的问题会体现在物流成本上。

   库存周转及货架有货:准确的库存数据、保质期信息将会帮助企业合理规划销售策略,提升仓库货架利用率。过高的库存给企业的运营成本带来压力,降低资金的利用率;而过低的库存又会带来潜在的货架缺货问题。对中国日杂零售行业来说,由于缺货导致的销售损失是一直存在的问题。“非促销品的货架缺货率一般在6%~10%,而促销商品的缺货率可达到18%~24%。”

   账务处理:收货时实际供货和订单如不一致需要进行清点重置。后续的账务信息调整往往会耗时更长,差额核销工作导致付款延迟、发票调整等企业账务问题。

    商品数据的社会价值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之前零售商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快速增长,扩大采购,低价策略,优化供应链和通过扩张店面提升市场份额上,并未花足够的时间考查支撑业务的商品主数据。与高速扩张不相匹配的是,现在处理商品数据的流程和系统与以前交易速度较慢的小型零售超市相比并没有很大的变化。

   当新产品发布时,没有足够的验证流程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生产工序、产品本身或包装发生变化时,也没有好的机制同步更新该产品在各类零售客户中的信息数据。整个供应链之所以还可以正常运作,是因为许多零售商并不信任来自供应商的数据,通过门店仓库和贸易伙伴自行开发多种小型数据库和数据表,在本地维护商品数据,以满足不同职能部门的需要。虽然这样可以使供应链维持运作,但是调研结果显示,这种情况造成了大量不准确、不一致的商品数据的存在,以至于影响零供的效益并降低货架利用率。

   顾客、政府、行业协会也都希望获得越来越详尽的产品信息,这种情况也促使零售商和供应商采取行动提升效率并改善商品数据的质量。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商品信息管理的有效性,零供企业需要通力合作,共同维护和交换准确的商品数据。零售商和供应商需要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有效地提升商品数据质量,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更完善的服务从而获得更多的效益。同时,为增加销售、减少支出,越来越多的零供企业和社会团体将企业的发展重点向食品安全、商品溯源、新渠道等领域拓展。

    解决方案与案例分享

    解决方案

   通过采用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实现贸易协同,零供双方有望实现更加紧密的合作,如图3所示。

图3 协同贸易

    全球零售行业测算,高效准确的信息化协同能够帮助企业带来如下收益,如图4所示。

图4 信息化协同收益

    •采用信息化解决方案

    EDI:Electronic DataInterchange的缩写,中文译为电子数据交换,是指将传统的商业文档转换成标准格式的电子数据在交易伙伴间的计算机系统进行自动的传输和处理。

   采用电子数据交互可以有效节约时间和成本。由于单证在贸易伙伴之间的传递是完全自动的,不再需要重复输入、传真和电话通知等重复性的工作,企业工作效率得以显著提升,运营成本却可以相应降低,沟通顺畅。同时,将EDI技术与企业内部的仓储管理系统、自动补货系统、订单处理系统等企业MIS系统集成使用之后,可以实现商业单证快速交换和自动处理,简化采购程序,减少营运资金及存货量,改善现金流动现状等,促使企业可以更快地对客户需求做出响应,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在商业贸易领域,通过采用EDI技术,可以将不同制造商、供应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各自的生产管理、物料需求、销售管理、仓库管理、商业POS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幅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创造出更高的利润。

    GDSN &商品数据同步:GDSN 是Global DataSynchronizationNetwork的缩写,中文译为全球(商品)数据同步网络,是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开发的平台,旨在保证商品数据在贸易伙伴之间同步。欧盟提出的1169号规定已明确建议企业使用GS1GDSN服务来保证商品信息的规范性和标准性。

   GDSN在中国的本土化应用“商品数据同步”是编码中心基于全球统一标识系统提出的整合产品数据的理念,协助贸易伙伴在供应链中实现共享主数据、交换产品属性、保证供应链上各环节所记录的产品信息与制造商的产品信息保持一致。商品数据同步广泛应用于零售消费、物品流通、资源计划、电子采购和品类管理等领域,为制造商、批发商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如图5所示。

    案例分享

   某跨国制造企业A,自2003年起参与全球商品数据同步,并于2008年至2013年逐步与25家中国零售企业建立了基于GDSN、EDI标准的主数据协同交互业务体系。

   解决方案覆盖新品、变更、变价、图片、证照等商品信息并整合业务流程,提供从商品数据同步到订单的一站式同步解决方案。该方案全流程自动化,从制造商后台ERP直接获取一手数据,经标准化加工、加密、传输,自动发送至零售商接收界面。零售商在收到商品信息后,仅需确认信息的准确性,补充内部管理属性,便可以直接在后台系统完成建档或更新,发起订购。

   新品流程减少了线下的纸质流程,建档时间可加快1周以上,同时商品信息管理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同样,由于变价信息的及时交互和快速审批,零供双方的价格一致性由原来的不足80%上升至95%以上,为由于价格差异导致的发票、账款延期等问题找到解决方法;零售商实时获悉制造商的产品供应信息,订单有效性得到提升,订单满足率提升1.5%,相应降低货架缺货率1.5%,相当于每年减少数千万的生意损失。

   通过实践,编码中心提供的全套信息化解决方案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引领了行业信息化、标准化的变革。参与实施的零供企业纷纷表示对这一革新的认同,并积极号召、热情欢迎更多企业参与到这一方案中来,共同创造和分享先进技术和理念带来的行业规模效益。

图5 商品数据同步

   随着零售行业变得越来越复杂、商品寿命越来越短、消费者需求越来越丰富,准确数据带来的高效运输、精准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同时来自社会各界的其它需求也对数据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为了跟上需求增长和管理提升的脚步,零供双方需要联合起来,完善商品的数据质量并采用恰当的分享传输机制,达到减低供应链支出成本,提高利润和消费者满意度。

   零供两方可以改善数据质量的方式有:参考《GS1通用规范》《产品尺寸测量》等标准规范并在业务中进行应用;通过统一数据池提供的应用工具(有标准验证功能)对信息进行发布和接收;进行有效的数据管理;采用国际统一的GS1标准来改善产品的识别和可视化编码;随时向GS1寻求帮助和支持。

    (作者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15第2期http://www.aidchina.com.cn/tbbd/5565.htm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