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物品编码>>

条码微站开启企业移动营销大门

2015-04-30 13:12:12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王毅/文

   条码微站基于条码、二维码等快速识读技术降低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获取难度,为商品条码系统成员打通线上与线下沟通渠道,及时发布商品资讯、精准投放广告,令产品理念直达目标客户。

   近几年电子商务发展得如火如荼,零售业、批发业、旅游业……几乎所有传统产业都受到了来自互联网的冲击和挑战,传统产业抓紧时机转型,从研发到生产再到营销都开始借鉴“互联网思维”备战,大型企业纷纷触网转型,传统产业内的中小型企业,又如何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呢?

   部分中小型企业选择自建网站,结果发现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建设的网站没有流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营销作用。购买竞价搜索排名、销售直通车等付费推广服务,又将是一大笔开销。此外,即便做了推广,发现效果依旧不理想。另一部分企业选择借助成熟平台,开展网上业务,入驻天猫、京东、一号店等,由于起步较晚、缺乏推广经验等因素,店铺信誉、人气不足,效果仍然不理想。是否有一种互联网营销手段,帮助中小企业搭上互联网的末班车呢?

    条码微站诞生的背景

    O2O模式的出现,为中小企业转型电商带来了出路。O2O即Online ToOffline,也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在产品上印刷二维码,以二维码为载体,完成线上与线下的无缝整合。生产企业可以依托现有的实体销售渠道,为网站带来宝贵的流量。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编码中心)统一组织、协调、管理我国商品条码、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统一办理商品条码、产品统一编码、全球位置码、二维条码、产品电子代码等,负责推广国际通用的、开放的、跨行业的全球统一编码标识系统和供应链管理标准,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和标准化解决方案。编码中心在企业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性、易用性和通用性方面发展了新的思路,依托现有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www.gds.org.cn)的条码商品信息和用户基础,历时三年研发出适用于中小企业的移动营销微平台——条码微站。

    条码微站免费提供傻瓜式服务

   条码微站提供产品展示管理、统计分析、互动营销的综合性信息化服务。通过条码微站,系统成员能够轻松建立全面的产品展示与查询中心。该服务基于条码、二维码等快速识读技术降低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获取难度,为系统成员打通线上与线下沟通渠道,及时发布商品资讯、精准投放广告,令产品理念直达目标客户,帮助系统成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目前,凡是注册成为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的企业均可通过服务平台开通条码微站服务,为企业移动营销开辟新途径。这项服务,势必降低中小企业进入移动互联网营销的门槛,将移动互联网流量与入口的争夺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条码微站全程傻瓜化操作,企业用户只需点击鼠标,即可智能生成企业微网站。便捷操作的背后,依托的是服务平台海量、标准化、权威的商品条码数据。同时,企业无需购买域名、无需租用服务器,一站式的服务免除企业用户的后顾之忧,不仅可以快速构建一个用于展现品牌形象的企业微网站,而且可以整合微信、微博、QQ等不同平台的用户资源,实现产品的快速分享,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快速开展移动社交营销的难题。

   条码微站的功能并不局限于产品的360度全方位展示与分享,同时它还提供产品官方在线购买、产品防伪溯源、产品有效期查询、产品大数据综合分析等众多高级功能。改变了传统企业门户网站互动方式单一、信息匮乏等弊端。在不久的将来,条码微站还会增加企业官方微信平台托管服务、会员活动、优惠券活动、抽奖等丰富的功能,将极大地方便企业用户开展移动营销。

    条码微站带给企业的收益

   谈及O2O,流量与入口是核心竞争力。相对于同类产品服务的提供商,条码微站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消费者可以扫描产品外包装或活动海报上的二维码,进入企业官方微网站——条码微站;另一方面可通过编码中心网站(www.ancc.org.cn)提供的商品条码公共查询接口,将各类手机扫码APP应用的商品条码的搜索流量导入到条码微站。

   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在拥有并使用微信、微博等各种社交营销平台及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的同时,也需要拥有自己的移动应用与服务平台。借助条码微站,企业不仅可以更好地塑造品牌形象、开展营销互动,而且可以提供在线购物与防伪溯源,进而协助企业转型成为适应移动互联网环境的社会化企业。

    (《条码与信息系统》2015第二期  http://www.aidchina.com.cn)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