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物品编码>>

让服务走向现实

2015-01-18 11:33:05 中国质量新闻网

让服务走向现实

——访科创京成条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燕宏生

    本刊记者郑昱

    燕宏生 1998年进入自动识别领域,并加入京成条码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条码等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推广工作,为顺丰速运、TCL集团、福田汽车、新百丽集团、京东商城等众多企业提供过条码应用技术支持服务。

   作为中国自动识别技术行业协会成员,参与过多个行业标准的编写工作,包括汽车配件统一编码的标准。在汽车维修服务转型项目中,全程参与了市场调研、方案论证、系统规划与建设等工作。

   随着十部委《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出台,在汽车维修行业引起了广泛关注。《指导意见》的发布,不但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时间表。《指导意见》旨在创造一个公平、放心的市场环境,让从业者和消费者在公平、放心的市场环境中得到相应的收益。在科创京成条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成条码)技术总监燕宏生看来,“《指导意见》为维修配件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整车企业垄断的打破,市场上会产生众多的自主品牌,‘同质配件’会被消费者接受,放心汽配会成为更多消费者的选择。”

   每个企业在这场变革中,深入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成为消费者放心的品牌,成为被市场认可的品牌,企业会向这个方向发力。

   从一个自动识别技术企业的角度来看,我国汽车维修配件行业的条码应用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还没有将条码等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

   记者:作为一家自动识别技术领域内的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京成条码是什么时候关注汽车维修行业的?请谈谈您了解的维修配件行业大体概况?

   燕宏生:汽车行业是条码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京成条码非常关注汽车行业特别是维修行业条码应用的发展。条码技术在汽车整车企业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京成条码十几年来一直关注这个领域,并为众多用户提供服务。

   目前我国配件和维修企业中的条码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差异很大。个别大型企业已经实施了完整的条码应用系统,在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流通、质量追溯等多个环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对中小型企业来说,条码应用仍有很多空白。虽然企业因整机厂商的要求为其产品粘贴了条码标签,但是大多企业只是对产品进行了简单的条码标识。

   对于配件产品的统一编码,情况更加复杂。为了满足自身管理的需要,绝大多数企业对产品进行了编码,但这些编码没有统一的标准,都是按照企业自身的需求制定了内部编码。特别是一些同时为多家整机厂商供货的配件企业,可能会同时维护着几套编码系统。在商品条码的使用方面,一些大厂商为其消耗类商品(如火花塞、滤波器等)申请了全球统一编码即商品条码,并能够正确使用。有些小型企业的产品上(如添加剂等汽车养护类用户)使用了商品条码,但使用得不很规范。流通和维修企业除了个别的企业在库存管理等方面使用了条码技术外,绝大多数企业还都没有将条码技术用于企业管理。

   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汽修企业将会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产品和服务本身上,打造同质配件品牌、成为放心服务企业将是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记者:您认为《指导意见》中最值得关注的政策举措是什么?这些政策举措对行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燕宏生:《指导意见》中,我认为最值得关注的是打破垄断,创建公平、放心的市场环境。站在从业者角度,维修配件市场多年来被整车企业主导着,配件企业缺少话语权,甚至被“副厂件”等概念严重干扰。《指导意见》将推动市场格局发生根本变化,让自主配件品牌被市场认可并接受,让“同质配件”“放心服务”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汽修企业将会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产品和服务本身上,打造同质配件品牌、成为放心服务企业将是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由于多年来,维修配件市场乱相丛生,消费者信心严重不足,如何成为市场认可的同质配件和放心服务企业,除了必须要有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以外,消费者的认可也同样重要。让“同质配件”“放心服务”被市场认可,还需要政府、行业共同努力推进。

   记者:在《指导意见》的条款中,“坚持监管与服务并举、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作用的原则,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创新机制和模式,积极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对此,您如何解读?

   燕宏生:《指导意见》出台后,如何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各种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推进。

   以前政府在市场管理方面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审批的方式将质量责任集中在政府管理上。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合未来市场的发展。轻审批,重监管会成为新的市场管理模式,政府将由管理职能更多的过渡到服务职能,市场管理将更多地依靠行业和社会自主的力量来实现。《指导意见》中提到的“坚持监管与服务并举、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作用的原则,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创新机制和模式,积极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正为这种转变指明了方向。

   政府的职能转变为对市场进行监管和服务,并通过政策法规创建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使得消费者可以在市场上找到真正放心的产品和服务,让政府可以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有效的监管,以真正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

   目前市场环境复杂,消费者没有能力对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进行有效的识别,同质配件和放心服务的选择也就无从谈起。《指导意见》鼓励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同质配件”“放心服务”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信息化手段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让消费者有能力在市场上获取到真正的“同质配件”和“放心服务”。

    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统一编码与标识是最重要的基础的工作,也是系统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

   编码中心推广的GS1编码体系,四十年来在全球商业贸易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维修行业协会和编码中心共同将GS1体系引入到配件与服务的编码中,为《指导意见》的落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前不久,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以下简称维修行业协会)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编码中心)签约“汽车维修行业全球统一编码与标识应用服务项目”,该项目的实施落地,在汽车维修行业转型发展中起到何种作用?

   燕宏生:前面谈到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消费者提供“同质配件”和“放心服务”,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各企业的产品编码不同,彼此间互不兼容,因此无法在市场上通过统一的代码来描述具体的配件和服务。

    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统一编码与标识是最重要的基础的工作,也是系统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有很多种配件及服务编码方式可供选择,但真正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唯一标识产品与服务的代码体系,只有编码中心的商品条码和位置码系统。

   编码中心推广的GS1编码体系,四十年来在全球商业贸易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维修行业协会和编码中心共同将GS1体系引入到配件与服务的编码中,为《指导意见》的落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统一编码与标识工作是整个汽车维修配件市场服务转型的基础工作,相当于对配件产品和相关的服务企业建立了一个全球范围内唯一的身份证。在生产、流通、维修过程中,凭借这个身份证,可以准确地判别产品和服务的真实性,使所有流程的信息可以共享。统一编码工作,是转型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记者:作为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以下简称自动识别协会)的会员单位,京成条码在“汽车维修行业全球统一编码与标识应用服务项目”中,将充当什么角色?会开展哪些具体工作?

   燕宏生:作为自动识别协会会员单位,京成条码一直参与汽车配件统一编码与标识协会和国家标准的编制和推进工作。同时作为维修行业协会会员单位,京成条码参与了汽车维修行业服务与转型的前期调研、论证等工作。目前行业转型由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和编码中心共同推进,京成条码作为推进工作组骨干成员,积极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系统规划与建设等系列活动。

   在数十万家配件生产、流通和维修企业中推进实施全球统一编码与标识技术,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最主要的困难包括企业是否认可、系统方案是否适合企业的需求、成本是否能被企业接受、如何在庞大的客户群体中顺利实施等。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维修行业协会组建了专项推动汽车维修配件统一编码与标识服务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服务管理中心),统一组织协调项目的推进工作。

   目前,服务管理中心已经着手开展各方面的工作,资料体系的建立已经完成大部分工作,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已经在用户测试中,并在下步的试点工作中进行全面验证。自动识别协会应用产业联盟企业将在全国范围内承担起项目的实施工作。另外,统一编码与标识系统采用开放的标准,服务管理中心的资料体系中,包含详细的建设指南,企业可以自主选择合作伙伴,依据标准建立起编码与标识系统。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对编码与标识工作相当认可,服务管理中心通过充分的准备,有能力组织协调众多服务商为企业提供低成本、优质的服务,同时开放的标准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未来,服务管理中心将在编码系统的建设、配件可追溯等诸多方面为配件生产、流通和维修企业提供服务。具体工作包括编码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实施、相关的设备选项推荐、汽服云平台的建设与维护等,保障维修配件统一编码与标识工作在汽修行业内顺利实施。

    我们完全有信心做好这项工作,为中国汽车维修市场服务转型提供坚实的基础。《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14第6期(总第51期)http://www.aidchina.com.cn/gdft/4636.htm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