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可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一)急性鼻疽
起病急骤,皮肤感染部位出现急性蜂窝织炎,局部肿胀,继则坏死及溃破, 形成边缘不
整、创底灰白溃疡,并覆有灰黄色的渗出物。附近淋巴结肿大,沿淋巴管出现多处肌肉及皮
下结节性脓肿,脓肿溃破后排出红色或灰白色脓液,其口甚难愈合,
可形成瘘管。如致病菌由上呼吸道侵入,可使鼻部出现蜂窝织炎,鼻腔、口腔粘膜溃疡及坏死,鼻中隔穿孔,腭和咽部亦有溃疡形成,常先排出血性分泌物,继而流出脓性分泌物。致病菌亦可侵犯下呼吸道,造成肺炎、肺脓肿、渗出性胸膜炎和脓胸。通常伴有全身不适、头痛、发冷及不规则发热、周身酸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及脾肿大等。患者常极度衰竭,临床上酷似伤寒或播散性结核。后期由于面、颈、躯干及四肢均可出现脓肿,常因脓毒血症发生循环衰竭而死亡。
(二)慢性鼻疽
治疗
鼻疽的急性型预后极差,若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其病死率在90%以上。慢性或亚临床型其治愈率可达30%-50%。近年来应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治疗后,病死率有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