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轮状病毒 (rotavirus,简称RV)性腹泻是波及全球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同时可以引起成人腹泻,由于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又名“婴幼儿秋季腹泻”。全世界每年因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约1.25亿婴幼儿腹泻和90万婴幼儿死亡,其中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并由此给全球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
至今尚无特效药物进行治疗,只能对症补液进行纠正治疗,因此,预防轮状病毒性腹泻特别重要。
病因
轮状病毒性腹泻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人轮状病毒于197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R. F.Bishop发现,归类于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病毒外形类似车轮,所以称为轮状病毒。病毒颗粒在大便样品和细胞培养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含有完整外壳的实心光滑型颗粒,另一种是不含外壳且仅含有内壳的粗糙型颗粒,实心颗粒具有传染性。轮状病毒内壳蛋白VP6为群和亚群的特异性抗原,根据 VP6抗原性的不同,目前将 RV分为 A、B、C、D、E、F、G七个群,A群主要感染婴幼儿,B群主要感染成人,C群主要引起散发病例,D、E、F、G群主要感染各种动物。
传播方式
主要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通过水源传播或呼吸道传播,成人轮状病毒性腹泻常呈水型暴发流行。由于轮状病毒在环境中比较稳定,不易自然灭亡,也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来源于孕产妇感染、产道感染及医院内感染。医院里可通过护理人员造成轮状病毒感染的传播。
潜伏期
轮状病毒腹泻潜伏期一般在3天左右。
临床表现
轮状病毒性腹泻从无症状、轻微发病到严重时发生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包括发烧、呕吐、腹痛以及无血色水样腹泻,腹泻物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不含血或黏液。症状可持续3~9d。除胃肠道症状外,近年的研究发现,轮状病毒可引起许多其他疾病,有些病例可出现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轮状病毒甚至可通过胃肠道屏障造成病毒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