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检百科>>卫生检疫>>

类鼻疽临床表现、治疗

2014-09-15 15:17:09 中国质量新闻网

  此类病例常因外伤或其他疾病而诱发。临床上可有急性败血症、亚急性或慢性、亚临床三种类型:

  (一)急性败血型类鼻疽

  起病较急,寒战、高热,并有气急、肌痛,同时出现肺、肝、脾及淋巴结脓肿形成的症状和体征。特别以肺脓肿最为多见好发于肺上叶并可累及胸膜,此时患者多有咳嗽、胸痛、咯血性和脓性痰,胸部可闻及干、湿?音及胸膜摩擦音,并有肺实变及胸膜积液(脓胸)的体征。肺部病灶融合成空洞。其他尚有腹痛、腹泻、黄疸、肝脾肿大及皮肤脓疱等。

  (二)亚急性或慢性类鼻疽

  多数是急性感染消退后而形成多处化脓性病灶,也可无明显急性症状,从亚急性过程逐渐发展而成。肺、肝、皮肤、骨或软组织可有脓肿形成,溃破后可造成瘘管,长期不愈。典型病例以肺上叶空洞性病变(肺化脓症)为主,颇似结核病,在漫长的病程中,患者常有间歇性发热,逐渐消瘦及衰弱等。

  (三)亚临床型类鼻疽杆菌感染

  流行区中有相当数量的人群,受类鼻疽杆菌感染后而临床症状不明显,血清中可测出特异性抗体。这种现象在东亚国家(如泰国、越南与马来西亚)人群中约占6%-8%。

  未作治疗的急性败血型类鼻疽,其病死率在90%以上,随着近来诊断技术和抗菌药物的不断改进,病死率已下降到30%左右。亚急性或慢性类鼻疽病死率较低,治疗后可下降至10%或更低。

  治疗

  尽早选用敏感抗生素,而且用药量要足。最好是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使用。疗程一般在30天以上。氯霉素、强力霉素等药物均可使用。

  疾病分布

  类鼻疽的流行,几乎都发生在北纬20°至南纬20°之间,以东南亚国家及澳大利亚北部发病率最高。近来报道澳大利亚西南部(南纬31°-32°)和伊朗(25°-35°)也有本病暴发流行。本病一般散发,无明显季节性。我国类鼻疽疫源地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南部的边缘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已超出北纬20°范围。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