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虱传回归热
少数患者最初1~2天有低热、头疼、乏力等前驱症状。绝大多数患者起病急骤,畏寒、寒战,继以高热,病程1~2天即可达到40℃以上,多呈稽留热,发热同时伴剧烈头痛,四肢肌肉及关节疼痛,恶心呕吐等。头痛和肌肉痛是本病最突出的症状,肌肉稍加触压即疼痛难忍,以小腿腓肠肌为著。体检可见面部及结膜充血,皮肤少汗,四肢及躯干可见出血性皮疹,半数以上患者脾和肝脏肿大。高热持续6~7天骤然下降,伴大汗而转入间歇期,患者仅感虚弱,其他症状减退或消失,若未经治疗,6~9天后再次高热,症状复现。半数病人复发一次,复发三次以上者少见。
2、蜱传回归热
表现与虱传回归热基本相同,但较轻。儿童常表现为精神萎靡或烦躁,亦多见有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发病前蜱叮咬处有局部炎症改变(见图3),肝脾肿大较虱传回归热少且缓慢。高热期常持续1~2天,间歇期8~10天,大多患者发作3~9次。
治疗
本病使用抗生素治疗即可。
疾病分布
虱传回归热:世界各地凡有虱的地方均可发生和流行,好发冬春季,贫困、灾荒、战争和卫生条件差的地方容易流行,人群普遍易感。
蜱传回归热: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因病原体不同有严格的地区性,好发于春夏季,人群普遍易感,户外工作者被感染的几率较大。
旅行者感染回归热包柔体的危险
旅行者一般没有感染此病的危险,但是如果前往卫生条件落后,存在回归热流行的地区旅行,也有感染此病的危险。
预防
首先要控制传染源,虱传回归热患者要立即隔离(15天),接触者灭虱后观察(14天),蜱传回归热主要是灭鼠,并尽量远离畜圈、禽栏;其次要切断传播途径,灭虱可采用煮烫(60℃,30min)、干热(65~80℃,30~60min)、冷冻(零下20℃,9h)等物理方法和药物灭虱,对蜱传回归热主要以防蜱灭蜱为主,野外工作者要穿好紧口防护服,药物灭蜱可选用拟菊脂类杀虫剂。另外,对进入疫区且确被疫蜱叮咬者可给多西环素(强力霉素)0.1g口服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