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物品编码>>

零供协作优化数据供应链

2014-08-06 10:08:27 中国质量新闻网

零供协作优化数据供应链

——访中国ECR委员会秘书长李建辉

    本刊记者赵建萍

    李建辉,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总工程师、应用推广部主任,中国ECR委员会秘书长。

   2000年组织、参与供应链管理调查,着手中国ECR委员会的筹备工作。2001年起,担任中国ECR委员会秘书长,管理中国ECR委员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

   主要负责中国ECR的宣传推广工作,拓宽了与ECR亚洲、ECR香港、ECR欧洲、GS1等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与联系,并代表中国ECR委员会多次参加国际性会议。完成或协助完成ECR相关书籍、技术手册的翻译和出版工作,如:《连续补货实施指南》《中国ECR评分表》《供应链管理全球标准》《物流标准化》《物流领域条码技术应用指南》等。

   消费者不会意识到,当自己欣喜并习惯于一种新的消费方式时,支撑新消费模式的零售与供应的相关链条也相应会发生调整、改变,甚至大的震动。近年来消费模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换更迭,这对于整个产品供应链以及ECR(EfficientConsumer Response高效消费者响应)来说都是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国ECR委员会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促进供应链各环节企业之间的协同与合作,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总工程师、应用推广部主任,中国ECR委员会秘书长李建辉就新消费需求下,委员会的工作重点,消费品行业的趋势转变,供应链数据化、标准化、协同化等系列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以下是对话内容。

   《条码与信息系统》记者(以下简称记者):请介绍一下中国ECR委员会自2000年成立以来,在供应链优化管理方面开展的工作。这些工作对于企业来说有哪些帮助和改变?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总工程师、应用推广部主任,中国ECR委员会秘书长李建辉(以下简称李建辉):ECR理念的核心是通过零供协作,建立一个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的、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供应链系统,以更快、更好、更经济的方式把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以最小的成本和费用给消费者提供最大的价值和最好的服务。

   中国ECR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一直致力于促进供应链各环节企业之间的协同与合作,我们根据行业需求和关注热点,联合行业内龙头企业,从消费者需求和创新、供应链优化以及信息和解决方案三个角度,设立工作组,共同推动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普及应用。

   十几年来,我们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品类管理知识体系和实操方案,推动品类管理在中国的实施,改变中国消费品企业合作模式,进而提高我国消费品行业整体运营效率;创建并推动了国内带板运输/交换模式,使带板运输从理论走向实际,大幅提升商品运输和装卸效率;联合近60家零售企业开展了“中国零售业箱码应用倡议活动”,呼吁企业采用标准的商品外箱条码,使零供企业收货、库管、发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为消费品行业定义货架有货率(OSA)属性和基准,避免商品断货,使消费者能够随时买到所需产品;建立了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为食品、服装、建材、医疗、物流等各领域的企业在贸易过程中提供准确的商品数据,大大降低企业成本;推动零供之间主数据信息标准化的实施,成功实现30余家零供企业、近百家分销商、700多分支办事处的数据同步对接,大幅降低商品信息的出错率,提升订单满足率。同时,联合近百家零供企业开展“中国零售业商品信息标准化联合倡议活动”,呼吁全行业采用统一的、标准的信息手段,实现零供之间准确、高效、快捷、安全的信息互联互通。

 

   记者:当前,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及电子商务的浪潮不可逆转,零供双方的协同高效已成为行业共同的呼声。数据供应链的提出,将会对传统零售业的转型带来哪些有益影响?

   李建辉:目前,我国消费品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没有真正意识到采用统一标准的重要性,使得商品信息不标准、信息交互模式千变万化,制约了贸易伙伴间信息汇总、数据分析、贸易协同,致使信息链上的各个企业成为“信息孤岛”,不仅增加了流通成本,更对商品流通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由此,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联合中国ECR委员会、我国商品流通标准化主管部门领导以及近百家消费品企业,共同发出“中国零售业商品信息标准化联合倡议”,希望通过呼吁全行业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数据格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实现零供之间准确、高效、快捷、安全的信息互联互通。

   数据供应链的基础是商品基本信息,其是否准确取决于供应链各环节企业是否采用统一的信息标准和规范的信息交互模式。

   首先,贸易双方使用相同的电子信息化“语言”进行业务交流时,会提升企业间沟通、交流效率,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投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其次,采用相同的数据格式、规范进行信息挖掘,可以实现对商品基本信息、变更信息的快速查询,便于企业精确定位。第三,只有采用统一的信息标准,零供双方才能够进行数据比对、匹配,记录产品流通全过程,实现商品安全追溯,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正在通过全球数据同步项目与国内外大型消费品企业开展合作。宝洁(中国)应用“GDS+EDI”(GDS:全球商品数据同步,EDI:电子数据交换)后,大大降低了产品管理过程中的人为参与程度,订单处理由原来的分批手工处理变为实时处理,极大提高了产品销售速度,零售商也有效避免了货架缺货问题。

   记者:“中国零售业商品信息标准化联合倡议”是第十二届ECR大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请问为什么要发起该倡议?这一倡议对大数据时代下的消费品行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李建辉: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充斥商品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商品信息格式、贸易信息交互规范等数据的标准化对信息深入挖掘、零供企业之间信息互联互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相关研究显示,零供两方的商品主数据不一致会给行业带来惊人损失:英国预计在未来五年将有近10亿美元的销售损失由于数据一致性程度低而造成;而澳大利亚将有超过9亿美元的销售和利润损失与数据不一致有关。

   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数据一致性存在的问题更加显著。今年,委员会信息与解决方案工作委员会联合6家零售商(亚马逊(中国)、山西美特好、广东嘉荣、北京华冠、沃尔玛(中国)、麦德龙(中国))和3家供应商(宝洁(中国)、联合利华(中国)、雀巢(中国))开展了“数据一致性”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产品流通信息的准确度非常低,致使供应链各环节企业之间商品流通信息得不到准确的传递,物流运输、配送、管理效率低下。

   不准确、不一致的数据成为我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消费品行业利润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今年中国ECR大会上发出“中国零售业商品信息标准化联合倡议”,就是为了呼吁全行业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数据格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实现零供之间准确、高效、快捷、安全的信息互联互通。同时,也借着这一机会,邀请行业代表一起分享并探讨标准信息如何实现集团企业内部信息整合,如何推动零供企业间信息协同,如何为企业赢得更多收益,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了解更多的产品信息,提升购物体验。

   记者:ECR建立对消费者需求有快速反应能力的零供系统的理念已成为零供双方的共识,随着移动商务的发展,消费者需求呈现出哪些新特点?未来中国ECR委员会的工作将有何侧重?

   李建辉:ECR的理念是高效的消费者响应,就是通过零供合作,打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使链条上各个企业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消费者提供他们需要的产品。

   近年来,网络购物、移动购物、O2O等已经成为新的零售经营模式,且占比越来越大,这对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去年的ECR董事会上以及今年年初,我与多位ECR的董事代表就该问题进行了交流,我们一致认为,委员会未来应该在网络和电子商务方面成为零供合作的一个有力平台,满足消费者对获知产品信息、随时随地购买商品的需求。为此,我们将网络和电子商务列入委员会下一步工作重点,同时,从今年年初起,开展了如下3项工作:

   首先,邀请并吸纳了国内知名电商亚马逊(中国)和1号店的加入。他们的加入将为委员会带来新的思路。此次大会,他们也与参会企业分享了电商的企业运作理念。同时,我们也将在网络和电子商务领域开展更多的合作。

   其次,开展“中国零售业商品信息标准化联合倡议”活动。大数据时代,消费品企业对于海量数据的深入挖掘和运用,为企业发展、行业升级带来无限的空间。客户购买习惯分析、销售数据深度分析、产品销售阶段性预测、订单满足率、物流最优效率等,均需要标准、规范的实时数据作为支撑。但不规范的数据格式、不标准的信息化部署,是阻碍信息汇总、数据分析、贸易协同等工作高效、准确开展的最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开展该项活动,将信息化、标准化理念进行社会普及,在行业内形成信息化升级的潮流,为贸易伙伴间的商业协同扫清障碍。

   第三,成立ECR学院,为行业培养专业人才。今年,我们计划至少开展2次针对EDI/GDS的行业研讨和培训会。第一次EDI/GDS研讨会培训会已于今年4月在上海召开。我们邀请了标准化机构、零售商、供应商和方案提供商从各自的角度为大家详细介绍EDI标准、国内外领导企业EDI战略、EDI实施流程和企业收益等。很多企业积极响应,参会人数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培训效果显著。目前,我们正在筹备9月中旬在深圳召开的第二次EDI/GDS研讨和培训会,也欢迎大家参加。

   今后,我们将会继续关注行业动向,将最新、最实用的商业理念传递给行业企业,让消费品行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条码与信息系统》2014第4期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直击后厨 护航食安!青岛市市南区市 ...

  • 西海固:山花烂漫春意浓

  • 儋州蓝洋樱花乐园:樱花树争相绽放

  • 重庆市铜梁区市场监管局开展清明祭祀 ...

  • 浙江今飞智造摩轮有限公司未来工厂的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