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物品编码>>

智慧城市建造进行时……

2014-07-02 10:08:43 中国质量新闻网

    本刊记者郑昱赵建萍

   不知从何时起,“智慧”这个原先多用于形容高等生物聪敏程度等综合能力的词汇,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开始变得无所不能: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贸易、智慧家居、智慧文化……似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冠之以“智慧”来加以描述,而且这种“智慧”是那么实实在在的唾手可及。而智慧的一切可以统统以“智慧城市”来概括。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是综合城市发展规划、城市运行管理、城市公共服务、城市产业发展、政府行政效能等为一体的城市发展新策略和城市治理新模式,体现了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代表了当今城市发展的新理念,也开启了新世纪城市治理的新模式。当前,发展智慧城市已被国际上公认为是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智慧城市:一次全球行动

   2008年以来,智慧地球理念即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许多发达国家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将城市中的水、电、油、气、交通等公共服务资源信息通过互联网有机连接起来,智能化作出响应,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学习、生活、工作、医疗等方面的需求,以及改善政府对交通的管理、环境的控制等。

   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专属,而是世界各个国家共同的建设目标。各国在各自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有侧重,有特点,有创新。

   据初步统计,目前国外在建的智慧城市数量大约有200个左右。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于2000年启动了“智能城市”建设,其智能交通系统使得城市交通堵塞降低了25%,并且提出了“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20%、到2025年CO2排放降低40%”的智慧城市发展目标。新加坡于2006年启动“智慧国2015计划”,通过积极应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服务民生和泛在互联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韩国在2006年确立了U-Korea政策并提出了U-City计划,U-City把信息技术包含在所有的城市元素中,使市民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访问和使用城市元素,首尔、釜山、仁川等6个地区已成为U-City示范区。日本2009年推出“i-Japan2015战略”,2010年启动了横滨市、丰田市、京都市和北九州市等四个试点,日本智慧城市建设初期主要从汽车交通和基础信息网络入手,目前主要向低碳节能和环保方向发展。2009年美国爱荷华州的迪比克市与IBM共同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美国的波尔得市构建了美国首个智能电网城市。2010年10月澳大利亚政府启动了“SmartGrid,Smart City”示范工程。2013年4月,全球智慧社区论坛(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简称ICF)公布了2013年全球7大智慧城市名单,包括美国俄亥俄州的哥伦布市、芬兰的奥卢市、爱沙尼亚的塔林市、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斯特拉特福市和多伦多市,以及中国台湾的台中市和桃园县。根据IDC所做的2014年全球智慧城市预测,2014年,全球15%的城市将有机会步入智慧城市成熟期。

    智慧城市:我国城市建设的战略制高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并强调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前不久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对以下两点的把握:一是要始终坚持创新,包括技术、业务、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创新是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化的不竭动力,唯有创新才能催生新兴产业,衍生新型业态,才能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要因地制宜,每个城市信息化水平不一样,历史积淀各有特色,产业结构也不相同,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定位,实事求是地开展智慧城市的建设。

   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最活跃的区域,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点区域。城市的发展方式、管理能力、服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水平。

   建设智慧城市,是我国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客观要求。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及时传递、整合、交流、使用城市经济、文化、公共资源、管理服务、市民生活、生态环境等各类信息,提高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全面感知和利用信息能力,从而能够极大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能力,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在我国,一些地区在数字城市建设基础上,开始探索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说,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成为信息领域的战略制高点。

   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截止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移动电话总数达到12.48亿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91.7部,全国共有8个省份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每百人100部;3G和4G用户,累计增加4620万户,总数达到4.48亿户;宽带提速效果明显,4M以上和8M以上的宽带用户接入数,占总用户数比分别达到80%和25.7%。这意味着,高普及程度的信息技术正成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动力引擎,将全面提高智慧城市政府部门的决策效率和服务水平,极大提升智慧城市各类企业的智能化决策分析水平,显著提高智慧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2013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2012年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2013年8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公布了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加上之前公布的首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目前住建部确定的试点已达193个。另外,2013年国家“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双试点)首批试点工作在全国共选择了20个城市,其中副省级城市9个。国家开发银行表示,在“十二五”后三年,与住建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将达800亿元。

   国家发改委正着手起草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研究在区域范围内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三大运营商已经与300多个城市达成“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亿元。近期中国通信学会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重点覆盖城市规划、政府、交通、医疗、安防等重点行业。总的来说,积极的政策支持能够有力地促进智慧城市的推进和发展。

    自动识别技术是智慧城市的支撑力量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仍然还有很大的差距,相关的技术发展方向和产业格局,尚未最终形成,业务及商业模式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如何突破关键技术,如何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如何为用户带来更多更好的服务和应用创新,统筹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都需要业界共同的探索和实践。

    这其中充满挑战,同时也是机遇。

   近两年,随着智慧城市的迅速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管网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据统计,在智慧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方面,其在2012年总数量已经达到510530个,市场总规模达到119.3亿美元,预计到达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保有量将超过8万个,总面积将超过3000万平米;智慧基础设施智能电网方面,在十二五期间总投资预计为15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总投资将达4万亿元;智慧基础设施智能交通方面,2013年的市场规模达到近4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全行业的市场规模将接近2000亿元;智慧基础设施智慧管网方面,2013年全国建设总投资约41亿,预计到2015年市场需求将达到60亿。

   从这一系列的数据不难看出,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巨大,且每年都在快速增加,智慧基础设施将是未来几年内智慧城市的建设重点领域,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势头空前。空前的背后需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完美支撑:以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的突破进展,为移动宽带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优质、高速和泛在的新一代移动通信为智慧城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解决了信息高速传输的问题;物联网解决了信息自动采集、获取和传输的障碍,是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的基础;云计算保证信息高效处理的问题,提供信息技术应用快速推广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系统集成技术能有效集成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通信及业务应用系统,为智慧城市的各领域协同提供了可能。

   智慧城市作为最具创造力的城市形态,已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智慧城市作为推动城市化、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已经在众多城市开展得如火如荼,相关建设带来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大数据就像血液一样遍布交通、医疗、生活等智慧城市的各个领域。大数据将推动城市管理从“经验治理”转向“科学治理”。无论是信息、知识还是智能,都是以数据为载体而存在,智慧城市是否真正“智慧”,其关键恰恰在于大数据。海量数据的采集,必将推动自动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是自动识别行业的一次全面升级与涅槃,引导自动识别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等的高度融合。在未来,智慧城市的全面应用,相信不管是政府、企业还是大众消费者都将在这个过程中受益。《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2014年第3期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