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扰全球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业已度过“周岁”,全球金融业的最终损失额或将超过1万亿美元。身处风暴中心的华尔街遭遇上世纪大萧条以来的最大打击,今年以来,宣布倒闭的美国大小银行已达10多家。
被格林斯潘评论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目前尚未明确见底。它将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怎样的后果、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哪些影响、全球金融体系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次贷危机引发信贷危机
衍生危机拖累全球经济
种种迹象显示,陷于次贷危机核心区域的美国及欧洲经济,正面临下滑的危险。
美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由于个人消费开支和出口增速低于预期,将第二季度GDP增长率由此前的3.3%修正至2.8%;第二季度欧元区主要经济体德国、法国、意大利均出现负增长,是欧元区诞生以来首次出现整体负增长;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第二季度出现负增长。8月日本对美出口连续12个月下降,并出现26年来首次贸易逆差,使经济学家普遍担忧日本经济或陷入衰退。
更加严峻的现实或许还在后头。据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帆介绍:当次贷危机演变为信贷危机之后,金融体系的瓦解必然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转带来冲击。企业的资金压力将更加紧张,最终会引发股市的进一步下挫。当楼市和股市双双跳水之后,居民的财富会大大缩水,消费不得不缩减。当消费出现了下降,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就会熄火。在这个相互依存的时代,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或缓慢增长之后,欧洲、日本会步其后尘,东亚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
专家指出,次贷危机后,企业在公司债市场、股市和货币市场均出现融资困难,这将对整个经济活动产生紧缩影响。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信贷紧缩和股市的进一步下跌将对消费产生影响,从而触发经济的真正衰退。
欧美经济出现衰退迹象
新兴市场贸易面临下滑
如何摆脱欧美经济下滑对本国的影响?成为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最关注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地区经济之间难以完全脱钩,全球经济恐怕将不得不面对‘环球同此凉热’的现实。”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部主任洪平凡接受采访时说。
“这种影响将主要通过贸易渠道反映出来。”洪平凡认为,美国经济占全球比重达30%,其进口占世界贸易的15%。因此,美国经济走软甚至出现衰退将导致全球商品贸易量下降,进而影响全球经济,对外贸依存度大的国家来说,情况将更为严重。
对全球贸易来说,次贷危机带来的损害还包括全球范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上世纪二十年代末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均高筑贸易壁垒,保护国内产业并转嫁危机。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化将受到严重挫折,并经历一次巨大的退潮。
这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是一个不得不接受的困局,在承受经济下滑风险的同时,还必须做好承受输入型通胀的潜在威胁的准备。
衍生金融市场道德风险大
美国投行模式学习代价高
新一轮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政府陆续推出了向市场注资、接管问题金融机构、禁止做空金融类股票、出台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等多重措施,美联储又批准摩根斯坦利和高盛转变为传统银行控股公司,将投资银行纳入美联储监管体系。
不过,这一系列被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比喻为“快餐式”救市的措施,对于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还远远不够,当今全球金融体系和金融发展模式面临变革。
作为众多金融创新产品的发源地,以及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创新最为活跃的金融市场,美国一直引领着世界各地金融创新产品的发展趋势。与欧洲相比,其自由有余却监管不足的金融创新模式,虽然一方面有使风险放大之忧,另一方面,却也给金融机构带来翻番的利润。因而这种金融发展方向,一度为新兴市场国家所效仿。
“美国过度自由的金融模式,虽然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更高的效率,但次贷危机确实暴露出这种模式具有很大潜在道德风险。”社科院研究员张斌说。
另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如何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间的关系。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认为,没有基础的衍生市场将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市场,要避免虚拟经济引发危机的灾难性影响,就必须坚持伴随实体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方向。
(据新华社) 《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