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季度,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有关省级质检机构对全省生产和销售的水泥、建筑用外窗、防盗门、水暖管件、水泵、通用设备、钢丝绳、PVC建筑用管材、汽车配件、啤酒瓶、插头插座、灯炮灯管、电子元件、音响设备、电池等16类产品质量进行了定期监督检查。此次监督检查了770家生产经销企业的1650批次产品,合格1552批次,产品抽样检验总体合格率为94.1%。
插头插座合格率为93.1%
有4批次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一是有个别产品的耐热指标不合格。标准要求在100℃的恒温箱内放置1h后,不应出现妨碍正常使用的损坏,压痕直径≤2mm。而实际测得有3批次产品妨碍正常使用的损坏,有2批次产品压痕直径≥2mm。二是有个别产品耐异常热耐燃不合格。标准要求绝缘材料应在750℃(650℃)温度下,30s不起燃,而实际测为加热后30s起燃,检查中有3批次产品的耐异常热耐燃低于标准要求。三是有个别产品的结构及接地措施指标不合格,主要表现在无接地触头。四是个别产品的软缆及其连接指标不合格。标准要求横截面积≥0.75cm2,实际检测为0.42cm2、0.43cm2。由于原材料软缆连接中电源线截面积不达标,使产品的阻燃能力下降,在额定负载下易引起电源线发热起火,给消费者在使用中带来不安全隐患。这种产品轻者造成电网局部短路,重者会引起火灾等现象。企业管理不到位,是产品质量不达标的主要原因。
电子产品合格率为83.5%
此次检查了166家流通企业经销的231批次的音响设备、电池、电子元件、冷冻冷藏箱,132家企业的193批次的产品合格。其中:冷冻冷藏箱类合格率100%、电子元件类合格率95.8%、音响设备合格率82.4%、电池类合格率80%。
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一是有15批次音响设备的标识不清、电源外接软线的截面积不符合标准要求、实际输出功率与标称功率不符以及频率响应、谐波失真超标等。二是有22批次的电池的外观结构及标识不清及放电性能低于标称容量。三是有1批次数字通信用水平对绞电缆的衰减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检查结果表明,大型知名企业的技术先进,质量体系健全,产品质量稳中有升。而部分中小企业从产品设计、技术要求、生产工艺到产品的最终检验等方面与国家相关要求还有一些差距,质量有待提高。本次检查中不合格产品的缺陷主要是安全项目和关键性能指标。作为电子类产品的安全项目达标与否、关键性能指标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使用效果及生命与财产安全,其原因是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不按标准组织生产所致。
对此次监督检查产品不合格的生产、经销企业,甘肃各市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将依法进行处理,对一般质量项目不合格产品的生产、经销企业,责令整改;对存在可能造成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损害隐患的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必须依法处罚,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并组织好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