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量监督>>甘肃省>>

甘肃抽查9类食品 醋合格率低

2008-08-07 07:55: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今年2季度,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有关省级质检机构对全省生产和销售的小麦粉、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肉制品、乳制品、白酒、啤酒、瓜子等9类食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检查。结果发现,肉制品、瓜子、啤酒的合格率最高,而食醋的合格率不到7成,酱油的合格率只占5成。

   此次监督检查了405家生产经销企业的504批次产品,合格433批次,产品抽样检验合格率为85。其中:合格率为100%的有3种食品;90%以上的有3种食品;70%以上的有1种食品;60%以上的有1种食品;不足60%的有1种食品。

    小麦粉合格率为96.0%

   在抽查小麦粉的过程中,发现小麦粉产品抽样检验合格率为96.0%。小麦粉的产品质量比2002年提高了53.3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6.7个百分点。

   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一是有个别产品的水分不合格。二是个别产品的过氧化苯甲酰不合格。强制性国家标准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过氧化苯甲酰应≤0.06g/kg。适量加入对小麦粉的增白和熟化有一定的效果,能脱色漂白面粉,杀死微生物,加强面粉弹性和提高小麦 粉的品质。但过量加入会破坏面粉中维生素A、E、B1等营养成分,降低面粉质量。抽查中有2批次产品过氧化苯甲酰含量超过标准规定的要求。

    食用植物油合格率为79.0%

   此次抽查了54家获证企业的62批次的产品,40家企业的49批次的产品合格。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一是有7批次产品的色泽不合格。色泽是衡量食用植物油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合格则表明其毛油加工处理未能达到要求,主要是由于脱色过程不完全,油脂中的色素未能吸附完全。二是有5批次过氧化值不合格。过氧化值是反映食用油脂新鲜度和氧化酸败程度的重要卫生指标,过氧化值超标表明植物油产品已发生酸败变质,产生哈喇味,影响食用。三是有4批次产品的溶剂残留量不合格。浸出油溶剂残留量是一项重要的卫生指标,强制性国家标准GB1536-2004《菜籽油》要求溶剂残留量≤50mg/kg,个别产品的溶剂残留量高达120mg/kg。造成产品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生产工艺不稳定、原料的筛选不过关,生产原料不达标及油脂储存条件比较差或长时间储存等。

    酱醋合格率低

   此次抽查了33家获证企业的38批次的酱油,产品实物质量合格率为76.3%;抽查了65家获证企业的75批次的食醋,产品实物质量合格率为76%。在酱油抽查中,发现一是部分酱油的可溶性无盐固形物不符合标准要求。二是有个别酱油的氨基酸态氮不合格。三是有部分产品的标签不符合标准要求。而食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部分产品总酸不合格。二是部分产品苯甲酸和山梨酸超标。三是个别产品的菌落总数超标。四是个别产品的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含量低。五是标签标注不规范,主要是未按标准要求标明添加剂具体名称等。

   据悉,对此次监督检查产品不合格的生产、经销企业,甘肃省各市、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严格按照《甘肃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后处理工作规范》的要求和工作程序依法进行处理,对一般质量项目不合格产品的生产、经销企业,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整改并予以复查验收;对存在可能造成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损害隐患的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依法处罚,并督促企业限期整。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