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从甘肃省质监局食品监管处获悉,甘肃省质监局采取四项措施加强灾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收效明显。
据悉,汶川地震发生后,甘肃省质监部门首先开展食品生产企业受灾情况调查。陇南市质监局安排食品科、稽查大队、市局质检所及各县(区)局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深入食品加工企业小作坊及市场,深入细致地调查辖区内食品加工企业及小作坊在地震中的损失情况。共检查走访食品加工企业及小作坊369户,天水市质监局通过电话了解、实地走访慰问等形式及时掌握了全市144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情况。
其次,开展全面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地震发生后,省质监局立即发出通知,对确保食品、生活用品、各类抗震救灾物资质量安全,消除特种设备安全隐患等工作进行部署,成立了应急工作机构,制定了值班工作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确保联络畅通。地处重灾区的陇南市质监局为了做好抗震救灾特殊时期的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建立了突发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发布和传递等工作制度,成立了食品和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构,制订了应急处置方案,做好了突发事件处置准备。组织各级质监部门对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特别对去年以来,新取证的企业和省局抽查通报过的企业进行了重点检查。
三是加大对受灾地区食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的帮扶工作力度,为灾区企业早日恢复生产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在大震过后余震不断的情况下,陇南市质监局、天水市质监局组织市、县(区)食品监管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帮助抗灾自救。能维持生产的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进行评估,尽快维修设备,完善工艺,恢复生产;对受灾情况较轻的企业和能正常生产的企业加强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对化验室不能正常运行的企业由质监部门协调检验事宜。
四是加大执法打假力度,严防借机造假制劣。各级质监部门绕抗震救灾,强化执法打假,严打食品制假黑窝点、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和生产供应危害健康食品的违法行为,全力确保抗震救灾物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