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柴棒放置高压滴灌的铝合金干管两端,农机就可以进行作业了。
农机在作业时就不会压损高压滴灌的铝合金干管。
6月17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九团八连连农工姚尚明的棉田里,农机正在进行施药作业。由于他今年在棉田中高压滴灌的铝合金干管两端摆放了废弃柴棒,农机在田间作业时可保护高压灌溉的铝合金干管不被压损,每年还可以为他省下1000左右的雇工费用。
八十九团在棉花种植上大力发展膜下滴灌,已推广膜下滴灌8.1万亩。农工也因膜下滴灌种植棉花,使产量大幅提升,收入连年增加。但用于疏水的高压膜下滴灌的干管大多采用铝合金管材,农机在进行田间中耕、化控、虫害防治喷药时,要么是把铝合金干管拆下、要么是在铝合金干管上安放铁制的“过桥”在上面,才能便于农机作业。一般棉花生育期需农机进行中耕、化控、虫害防治等各项作业10余次,每次田间作业时,拆卸铝合金干管或搬“过桥”是农工最头疼的事,铁制的“过桥”搬起来很吃力,而且还要跟随农机还要不停的跑动,一般要三、四个人轮换干才能忙得过来。如果是雇人来干,每次要花去100多元的雇工钱。
该团一连农工在实践中发现用废弃柴棒把它锯成60厘米左右,安放在农机需要作业的棉花行间,既省力、又省钱,还可以确保灌溉用的铝合金干管不被农机作业时压坏。这一方法自发现后,很快在全团8.1万亩膜下滴灌棉田中推广使用,农工也因此节省了大量的雇工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