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助推器
——来自南江县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2002年以来,为发展县域经济,四川省南江县委、政府提出了“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的工作思路,并确定该年为“项目年”,旨在通过各种项目带动,促进农业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6年来,该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上级质监部门的部署指导下,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狠抓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先后建立南江县金银花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4个;长赤翡翠米等省级示范项目5个。
示范项目基地建设,辐射带动了全县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开展,改变了多年来传统的生产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实在在的走出了一条富民惠民的新路子。
一、基本做法
一是领导重视,强协调。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工作量宽面大、技术含量高,要做好这项工作,光靠质监部门是不够的,必须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6年来,南江质监局狠抓协调工作,确保农业标准化项目工作取得实效。一是狠抓了与县、乡镇府的协调,及时向政府汇报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等情况,争取政府支持。政府先后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南江县农业标准化联席委员会和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制度,组建了农业、林业、畜牧、水利、农机等七个专业分委会;随着示范项目的实施,政府也相继成立了南江金银花、南江黄羊、长赤翡翠米、南江山核桃等农业标准示范项目领导小组,农业标准化工作纳入了政府的工作日程;二是狠抓了与部门的协调,以农业标准化联席会议制度的形式,经常召集农业、林业科技、科协、农办等相关部门,及时通报工作情况,做到了有问题的解决问题,没有问题的沟通思想,加强交流,充分调动各部门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中的积极性。三是狠抓与示范区农户的协调,标准化技术人员将标准改编成通俗易懂的读本发放给农户,积极宣传标准化种(养)植技术,培养科技明白人,示范带动,典型引导,使农户自觉地按标准化种(养)植。
二是谋化合拍,抓示范。该局紧贴县委、政府工作思路,急政府所急,针对县委、政府提出的建设“南江金银花、南江黄羊、翡翠米、南江山核桃、无公害生猪”六大基地,加之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县局便相继申报了南江金银花、南江黄羊、长赤翡翠米、南江山核桃等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在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狠抓了示范基地建设,并幅射带动了全县经济发展。
三是发挥优势,促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质监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牵头作用,切实促进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
——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为了搞好示范项目,制定出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标准和技术规程。首先是寻找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标准,充分收集技术资料;其次,邀请各方专家、科研人员共同研究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三是邀请相关企业和技术人员、农民参加,使标准制定更符复合企业、农业生产实际需要。
——宣传引导,提高认识。协调和组织农业、畜牧、科技等主管部门把南江黄羊、金银花、核桃、翡翠米等产品标准改编为广大农民易懂易记小读本,并纳入全县农民工培训授课内容。积极宣传农业标准化知识,传播标准化信息,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家喻户晓。
二、实践效果
一是绿色产品品牌增多。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开展,极大地提升了农产品市场质量,对实施品牌战略起到了关键作用,南江金银花、长赤翡翠米、南江山核桃先后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产品保护;南江金银花获得第七届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云顶茗兰”、“云顶绿芽”系列茶叶获得国家AA级绿色食品品牌认证,并选定为中南海特供品;“米仓山”牌核桃、核桃仁获得国家AA级绿色食品品牌和有机食品认证;“长赤牌”翡翠米、“亦奇牌”食用油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品牌认证;南江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南江黄羊之乡”和“中国核桃之乡”,被评为全省首批无公害羊肉、金银花、茶叶、翡翠米、猪肉、双低油菜等六个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县。
二是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坚持走“龙头+基地+农户”的经营理念,始终把农业标准化贯穿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运、流通等各个环节,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与四川省格瑞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中,组建了四川格瑞南江黄羊有限公司,从事南江黄羊加工,着力培育龙头食品企业,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南江长赤翡翠米业公司与农户签订种植优质稻合同,带动了长赤、正直等片区15个乡镇发展翡翠米原料基地。目前,全县基本形成了原料有基地、加工有企业、产品有市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
三是农民收入明显增加。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实施,全县长赤翡翠米种植户人均增收180元,金银花农人均增收420元,南江黄羊养殖户人均增收690元,南江山核桃种植户人均收入达到133元。使传统的农业成为了全县的优势产业,作为主管标准化的质监局因此连续几年被县委政府表彰为垂管部门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四好班子光荣称号。
三、理论成果
作为一个农业大县的南江,发展第一产业,解决好农产品高产、优质、高效的问题,始终是关系全县农业发展和整个社会稳定与进步的头等大事。近年来,全县粮食产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明显存在:农业基础脆弱,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劳动力大量外出,产品产量不高或者产量高而品质差,品质好却又耗财力,投入与产出比不协调等诸多问题。产生这一系列问题和矛盾的原因,在于传统的生产模式制约着生产要素的合理流通和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不规范不科学的种养方式很难使农业经济有一个大的飞跃。因此从2002年起,该县质监局根据县情实际,实时提出的以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为载体,号召改革传统的生产方式,用科学标准化的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战略构想,通过6年来的项目建设实施,成效相当明显,并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实践表明:
第一、农业标准化生产是一项技术性强、资源综合利用高、投产比高以及自身发展能力很强的产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是全县农业综合能力提高和代表农业走向专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第二、农业标准化生产,是联动的有机整体,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充分发挥了土地承载能力,解决高产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标准的贯彻实施已成为部门协作、实现产品优质高效的重要手段。根据社会消费和市场的客观要求,标准化生下的产品极具有强烈的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明显。
第三、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目项建设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一个缩影,是一个以点带面的效应工程,它涵概的是大农业、多层次多产品。虽然包括种植业,但不单指种植业,其标准化的过程既不是指农业生产活动的某一层次,也不仅指生产过程的某一阶段,而是指从种到收以及初级产品加工的整个生产链。
总之,开展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建设为基础的农业标准化工程,是致富百姓、惠及百姓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措施,给我们指明了全县乃至全省全国今后农业发展进程的一个方向!(作者单位:四川省巴中质量技术监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