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为了使农民用上合格农用生产资料,湖北省枣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从“头”抓起,抓源头、管龙头、治苗头,确保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
“抓源头”,就是抓好农用生产资料的生产。一是对全市所有生产农用生产资料的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对企业管理、设备、技术人员配备等情况进行排查,对质量管理差、设备落后、技术人员短缺的企业,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企业帮助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生产设备,培训化验等技术人员,从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二是对无检测能力的企业进行帮扶。对企业生产的每一批产品进行检验,坚决做到不合格产品不出厂。三是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到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质量问题及弄虚作假现象,严惩不贷。
“管龙头”,就是管好农用生产资料销售的主渠道。一是该局将全市销售能力较强的农用生产资料销售公司进行登记造册,纳入动态监管范围。为了确保登记在册销售单位有良好的诚信观念,该局组织有关人员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进货制度、验货制度等有关制度,传授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知识,提高了企业管理意识和质量意识及识假辨假能力。二是利用技术、设备优势,主动为企业所进货物进行化验,帮助企业把好进货质量关。三是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销售的农资从生产许可证、质量、定量包装、标识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不销售不合格产品。
“治苗头”,就是防微杜渐,一是对市场上质量、定量包装、标识等不合格的产品实施“黑名单”制度,登记造册,特别对有效含量不足的磷肥、复混肥等产品进行集中整治。二是根据市场检查存在的有关质量、计量、标识等问题,本着立足防范、关口前移的原则,对生产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对企业打预防针,有效预防了企业违法生产行为的发生。三是对市场存在的有关质量、计量、标识等苗头性问题,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各销售单位进行打招呼,使销售单位在进货时能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地检查防范,以确保进合格产品,不受骗上当。
到目前为止,枣阳市局已对40多家生产、销售农资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检查计量器具120台件,抽检农资产品30批次,定量包装62批次。由于措施得当,有效地净化了农资市场。目前,枣阳市农资合格率同比增长10%,坑农害农现象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