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质量技术监督局积极开展打假护农、标准化富农、“12365”热线助农活动,“三策”并举做活“三农”文章,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打假护农
新春后,临清局早动员、早策划、早部署,把农资打假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下乡”活动。活动定在在3月份和9月份农业生产旺季,以“质监检测进乡村,服务农民到田头”为主题,以“田间地头教鉴假”、“门市部里设课堂”等活动形式,以进百村、入百户、抽百样为主要内容,利用监督、执法、检测手段,把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和执法打假工作拓展到田间地头,贴近到农民群众身边。活动以农药、化肥、农膜、农机为重点产品,以春耕为重点整治阶段,进一步加大对假冒伪劣农资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假劣农资坑农、害农案件。
在农资打假行动中以“抓源头、端窝点、打惯犯、查大案”为主线,严查六种违法行为,即:严查制造有效含量不足的化肥和农药的违法行为;严查生产国家明令淘汰农药的违法行为;严查掺杂、掺假,特别是农机及配件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严查无生产许可证生产磷肥、复混肥的违法行为;严查利用标识进行质量欺诈的违法行为;严查不经备案擅自委托加工的违法行为。
自春节后至目前,“打假护农”活动已出动158车次,查处农资案件6起,封存“问题”化肥7吨。
标准化富农
临清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农业标准化作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落脚点,把农业标准化作为质监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
在质监部门的大力推动下,临清市建立20万亩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投资50万元建设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全市农产品进行检测。如今,一批来自质量技术监督、农业、科技及粮棉、蔬菜、林果、农副产品加工等七大领域的70余名农业标准化指导员已全部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穿行在农产品企业中,为企业,为农民送标准化知识和技术,手把手指导农民生产,并与各类农业示范区、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农户结成帮扶指导对子,全面推广应用农业标准和标准化技术,逐步实现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等全过程的标准控制。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标准化意识,临清局又编印了《农业标准化知识读本》一书,免费赠送给各乡镇办事处3000多本,使农业标准化深入人心。
目前,全市已有“黄运”牌中华鳖、“康苑”牌梨、“口福”牌牛羊肉、“鲁源”牌树苗、“义兴”牌鸡蛋、“裕珠”牌水果、“裕邦”牌肉鸡和“禾兴”牌韭菜等农产品品牌20个,“黄运”牌甲鱼被评为山东省名牌农产品,并顺利通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其养殖基地被批准为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一类示范区。
“2412365”助农
一年12个月,365天,临清“2412365”质监热线日日夜夜为农民朋友投诉服务。为方便广大农民朋友投诉,临清局进一步规范了“2412365”投诉热线,热线电话24小时开通,配备了专职的工作人员,完善了“受理投诉举报处理单”内容,制定了严格的受理——批示——处理——反馈程序,对农民投诉做到了“有诉必接、有诉必查、有诉必果”。同时,通过当地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通过张贴材料、喷绘墙体、语音电话等方式,大力宣传热线电话的功能,确保质监热线深入民心,热线电话在质监部门和农民朋友之间一座“连心桥”。
2007年以来,共接收农民热线电话41个,其中业务咨询11余起,打假举报13起,质量申诉17起,处理率均达到100%。为农民挽回损失1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