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火急 假冒“川”牌砖茶即将发往青城
红盾显威 川鄂两地工商携手端掉假窝
川鄂两省工商、公安携手合力,一举将隐匿在四川省夹江县甘江镇席湾村制假长达十年之久的窝点端掉。近日,从四川省夹江县工商局传来消息,涉嫌大肆制售假冒“川”牌青砖茶的该县青龙茶厂老板付某被当地工商机关立案调查,价值17万余元的假冒“川”牌砖茶悉数被扣。
“假”海寻迹
砖茶,又称紧压茶、边销茶,是我国西北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国家实行定点生产、归口经营。“川”牌起源可追逆到清乾隆年间,晋商在羊楼洞开设了“三玉川”、“巨盛川”等茶庄,为区别其它商号的产品,便在其产品上压上川字标记。“川”牌由此面来。
湖北省赵李桥茶厂位于赤壁市赵李桥镇,前身是中国茶叶公司羊楼洞砖茶厂。1983年该厂正式注册“川”字牌商标,先后被授予“湖北省著名商标”、“中华老字号”荣誉称号,在全国享有较高声誉。“川”牌砖茶还有幸登上了“2007俄罗斯中国文化年”的展台,打入蒙古、俄罗斯市场。
然而,随着“川”牌的声名鹊起,假冒“川”牌产品在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仅内蒙古市场,就发现了十几个版本的假冒产品。近年查获的制假者就有浙、鄂、湘、川等地厂家,售假者多达1000多家。据赵李桥茶厂销售厂长介绍,假冒产品占该厂年销售额的四分之一,让该厂头痛不已。
千里追踪
2007年7月,赵李桥茶厂业务员偶然从报上获悉,包头市某区工商所查获一批假冒“川”牌砖茶。经核实,供货方是四川省夹江县的青龙茶厂。“一条制假大鳄即将浮出水面。”这让该厂的头头们既兴奋又不安。
10月27日,赵李桥茶厂2名业务员从包头展转到达夹江县甘江镇席湾村青龙茶厂,以宁夏、江浙茶商的身份与该厂老板付某联系,并取得其信任。在与付某交谈中得知,青龙茶厂位于甘江镇西南,夹(江)―乐(山)公路旁。该厂1996年10月成立,占地面积1000平米,生产区不足500平米,是典型的手工作坊;主营茶叶加工、销售,注册资金2万元。该厂虽注册了“雅鹿”牌商标,但生产的砖茶销路一直不佳。此后,便生产假冒“川”牌砖茶,产品多销往内蒙古的包头、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和土默特左旗等地。
据付某介绍,青龙茶厂所产砖茶全部裸装打包出厂,到达目的地后,再加封“川”牌砖茶的外包装对外销售,年销量在4000吨以上。
十万火急
10月30日上午,赵李桥茶厂业务员得知青龙茶厂有10吨假冒“川”牌砖茶于11月2日经成都某物流公司发往呼市西货场。当时距发货不过72小时,一道道电波从夹江飞回赤壁,又从赤壁飞向夹江。
“一定要摸准情况,截住这批假货!”赵李桥茶厂厂长董发金座镇指挥,并迅速向赵李桥工商分局汇报请求支援。由于案情重大,汇报电话还迅速打到湖北省工商局。在得到省局明确指示后,赤壁市局副局长张建武指派具有丰富打假经验的卢志平同志前往。为防不测,赵李桥茶厂还力请镇派出所佘威震干警同行。
31日中午,赵李桥茶厂熊厂长等3人从赤壁出发,到湖北省局领取介绍信,于11月1日(周六)中午13时到达四川省局。四川省局的值班人员黄处长知道来意后,当即与乐山市局取得联系。乐山市局周局长表示极为关注和支持,并授意可直接找夹江县局。至此,熊厂长等3人马不停蹄从成都赶往夹江,与前期摸底人员会合,商量对策。
剑指“青龙”
11月2日(周日)清早,赵李桥茶厂熊厂长等5人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到青龙茶厂附近蹲点守候,一路联系夹江县局请求支援。夹江县局的办公室袁主任得知来意后,一边向有关领导作了汇报,一边联系召集休假人员迅速回局里待命,并请县公安局经侦大队的王队长、谢警官协助行动。
上午9时,行动正式开始。夹江县局经检大队梁大队长等一行10人驱车直扑9公里外的青龙茶厂。由于行动保密,对方毫无防备。进入厂区后,王队长、谢警官迅速将付某控制,汪队长等工商人员将该厂的生产、销售记录、会计帐册等相关资料予以查封。在生产现场,执法人员看到12个工人忙得热火朝天,200多片砖茶尚未脱模,3间烘房全部装满,424件成品码放在门口准备装运。由于制假量大,梁队长指挥将已打包的642件计17.5吨成品装运到县局封存,将220块模板全部扣留,对烘房中的2300片砖茶计3.91吨就地封存,现场作了记录并进行了拍照。
熊厂长向现场打假人员介绍:“正品‘川’牌砖茶表面平整光洁,色泽褐亮,汤色橙亮,气香味纯。假冒产品表面粗糙,色泽暗淡,手搓表面茶叶即掉,汤色暗龊,味涩,片重不足。”
晚上7时,打假大军班师回营,打假行动初战告捷。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作者单位:湖北省赤壁市工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