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量监督>>福建省>>

肥料标识钻“牛角尖” 肥了商人苦了农民

2008-03-21 15:24: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虚假宣传,无孔不入。如今,涉嫌欺骗和误导农民的肥料标签标识,也多了起来。3月14日,漳州市质监局执法人员在长泰县坂里乡某肥料店检查时,遇到了该乡分管农业的汤副乡长,他指着店里的肥料说:“现在的肥料标识不规范,在名称、养份、厂名、厂址标识上做文章,钻’牛角尖’,我们乡下有文化的农民进城打工去了,苦了老实巴交的农民。请你们认真查一查,这样的肥料标识难道不存在欺骗和误导农民吗?”

   针对汤副乡长所指的肥料问题标识,执法人员检查发现了四方面的情况:1、涉嫌误导原装进口,故意把美国、德国、俄罗斯、香港等肥料生产国(地)名称的字号加大,把授权生产商名称缩小;2、涉嫌误导肥料不“含氯”,故意把含氯复合(混)肥的“含氯”标识缩小,并以“(cl)”或“cl”字样标注在生产许可证号或化肥登记号后面;3、涉嫌误导“氯化钾镁肥”的有效养份含量,故意在“KaO≥40%、MgO≥2%”前多印、标注“Kcl≥60%”的标识;4、涉嫌隐瞒农民知情权,故意把“精制有机肥”的“有机质”含量标识为“有机物质≥60%”,而不标注“有机质”含量。

   汤副乡长痛心地说:生产者在肥料标识上钻“牛角尖”,销售商在推介肥料时误导农民,有意或无意地把产地、成分、养份说成“进口肥”、“不含氯”、“钾含量大于60%”、“有机质大于60%”等等,苦了农民,肥了商人。他希望质监部门继续抓好农资打假护农工作,采取措施,整治规范,打击欺骗和误导农民的不法行为。作者单位:漳州市质监局稽查大队)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