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辆装满无公害韭菜的卡车从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杨庄乡姜圈村标准化韭菜种植基地驶出,开往天津市区的各大超市。看着装满车的蔬菜,菜农张金山满脸高兴地说:“这主要得益于县质监部门的帮扶指导,才远销县内外。”
姜圈村种植韭菜已有10多年的历史,是武城远近闻名的韭菜专业村。德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南融北接”战略后,武城县质监局因势利导,引导该村沿卫运河建设无公害标准化韭菜生产基地,并把天津作为主攻市场。该局选派标准化技术人员深入该村帮扶指导,制定了相关技术标准规程,严格按标准耕翻、扣棚、浇水,并实行种、管、销一条龙服务。
为了提高韭菜质量,武城县质监局积极引导该村实施无公害生产,从播种、管理到收获、销售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控,定期进棚进菜田抽查检测;要求菜农采用小拱棚种植方式,施用优质圈肥、鸡粪、土杂肥等有机肥,严禁使用化肥;指导菜农采取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杜绝使用高残留农药,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操作规范进行标准化生产。
武城县质监局还对农户生产进行细致的档案记录管理,对全村70多家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韭菜专业户登记造册,详细记录菜农的姓名、面积、产量、销售渠道和地点,发现问题通过档案及时追查。菜农张金山告诉笔者,现在村民们在生产用药上都相互监督,怕因一个人乱用药而影响全村韭菜的声誉。
此外,武城县质监局还帮助农户利用互联网发布信息,向天津客商推销无公害韭菜。
由于质量好、价格适中,姜圈韭菜一直热销,菜农人均纯收入连续两年4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