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春耕将至。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农资专项打假工作的具体部署,更好地服务三农,2月19日,甘肃省质监局向各市(州)质监局下发了《关于2008年深入开展农资专项打假工作的通知》,确定3月15日至4月15日为农资打假集中行动月。
《通知》指出,各地要继续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下乡”活动。各级质监部门要在保持去年整治工作态势的基础上,把农资打假与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与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农资打假的重要性,以农药、化肥、农膜、农机为重点产品,以春耕秋种农忙季节为重点整治阶段,积极与有关部门和企业开展“进千村、入千户、抽千样”农资打假下乡活动。3月初至4月中旬为农资打假集中行动月,力争为全年农资打假工作打好基础、开好头。同时,严格依照《产品质量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以抓源头、端窝点、打惯犯、查大案为主线,严厉打击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无生产许可证生产销售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利用标识欺诈、计量手段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通知》要求,各地质监部门在农资打假工作中,要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结合实际,确定重点整治区域,巩固整治成果,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推动中小企业优化整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展“打假保优”活动,深入推进整治工作。完善系统内案件协查工作机制,加大跨区域大案要案督办力度。完善部门间联合打假工作机制,协同配合,形成有效合力;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在宣传农资打假工作进展情况,宣传名优企业和名优产品的同时,对假冒伪劣农资生产企业和窝点“黑名单”予以曝光,加强舆论监督,提高农民维权意识。
《通知》还要求,各地要加强农资打假长效机制建设。积极开拓思路,逐步建立完善农资打假长效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劣质农资产品召回制度,防止劣质农资坑农害农。要加强农资生产企业质量档案管理,加强对农资生产企业的监管,及时对辖区农资产品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和预警。加强农资产品检测技术力量建设,充实检测装备,提高检测水平,推广运用适合农村的快速检测技术,为监管工作做好技术保障;加强执法打假情报工作,扩大案源,建立健全农资义务监督员制度。推进农资产品电子监管网的建设,促进全过程监管工作。充分发挥农资企业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行业自律,提高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