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检论文>>

执法“十忌”

2008-01-25 16:27: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深入企业调查摸底,与企业的接触十分频繁。随着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执法次数、力度将逐步加大增强,为促进社会和谐和树立良好的政府部门形象,质量技术监督执法人员除了应遵守法规、制度外,还应注意“十忌”。

  一忌居高临下。执法人员在深入调查和执法过程中,要树立平等意识,切不可因自以为有权处罚企业,就把企业相对人当成下级、部属,大耍派头,吆五喝六,目中无人,横冲直撞。要始终牢记企业不仅是监督的对象,更是服务的对象。

  二忌出口伤人。执法人员到企业后要说好“开场白”,消除对方的紧张、恐惧、抵触心理,使其平和接受检查或询问。还要注意区分不同的对象,把握言语分寸,切忌语言粗俗、不尊重人,甚至挖苦讽刺。避免出现言语过激、不理不睬等尴尬局面。

  三忌以貌取人。在个性化十足的今天,无论面对怎样的谈话对象,执法人员都应带着公事公办的平常心,不因你风流时尚而忐忑不安,不因你腰缠万贯而卑躬献媚,也不因你垢面工装而趾高气扬,始终牢记职责,以高质量完成执法活动为目的。

  四忌不懂装懂。随着法律法规的日臻完善,产品分类的进一步细化,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质监管理方面的问题,执法人员在接受企业咨询时,要本着对企业负责的态度,把熟悉的规定要求告知企业,切不可瞎指挥、乱指导、出馊主意,避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五忌信口开河。执法人员在企业执法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举止得体,叙述准确,言之有理。切不可大大咧咧,信口开河,大话压人。如稍有不顺从,动不动就“停了你”、“吊你的证”。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依照法规办事才是明智之举。

六忌酒后执法。尽管相关规定不准酒后执法,然而实际工作中这种现象还是时有发生,相关人员必须明白,酒无论喝多喝少,带有酒气执法都会给对方造成不严肃认真的感觉,面红耳赤执法会让执法效果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还会败坏政府形象。

  七忌着装不整。统一配发制服、佩带标识,目的在于体现执法的严肃性和发挥震慑作用。衣帽不整、不修边幅、蓬头垢面,严肃性、震慑作用就会荡然无存。不按规定着装,执法的合法性还会遭到质疑。

  八忌连珠发问。时间紧、任务重,是执法人员经常遇到的问题,面对无数小企业、小作坊,执法程序一项也不能少。为了赶时间,经常看到的一幕是,小企业主战战兢兢,既要忙着找证照,又要回答提问,甚至是几张嘴问,一张嘴答,好一阵忙乱。

  九忌顺手牵羊。执法过程中吃拿卡要已是人所共知的禁忌,已不多见,然而在现实中有的企业主为表示热情或双方确为亲朋,难免顺手赠送企业的产品,有的执法人员觉得恭敬不如从命,就“笑纳”了。熟知此举会给今后执法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不良影响,还是不“从”为好。

  十忌记录不实。执法过程中的各种记录,具有收集证据、判断案件性质、认定案情的作用,各种记录、笔录要力争客观真实。现场勘查时要走到看到,切不可想当然记录过程、事态,否则会给案件办理带来严重后果。(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