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量监督>>甘肃省>>

石军强调: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2008-01-23 13:30: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1月16日,甘肃省副省长石军在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总结会上指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做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推进食品小作坊、饮食小摊点整治等五个方面搞好今年的专项整治。

    标本兼治,全面完成专项整治任务

   石军指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开始后,甘肃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关部门对重点产品、重点单位、重点区域进行了集中整治,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取得显著成绩,全省地市级以上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蔬菜、畜(禽)、水产品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率及检出率明显下降。二是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整治基本到位,全省1377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齐全的2286家食品小作坊100%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三是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整治卓有成效,全省县城以上城市的15358个市场、超市100%建立了进货索证索票制度;62984家食杂店100%建立了食品进货台账制度。四是餐饮消费安全整治取得重大进展,全省集体食堂和县城以上的25066家餐饮单位100%建立了原料进货索证制度。五是药品质量安全整治实现突破,全省农村药品供应网和药品监督网覆盖率均已达到95%以上,基本解决了挂靠经营、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药品问题。六是猪肉质量安全整治目标基本实现,全省县城以上城市定点屠宰率实现100%,乡镇进点屠宰率实现95%以上,县城以上城市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七是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产品无证生产的问题基本解决。八是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整治任务全面完成。

    通力合作,从五个方面继续推进专项整治

   石军在会上指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为此,全省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专项整治。

   一是要深入推进食品小作坊、饮食小摊点的专项整治。按照《关于整治和规范食品小摊点、食品生产小作坊和乡镇屠宰点的意见》要求,严厉查处使用非食品物质和回收食品作原料、滥用添加剂等行为,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县和食品放心乡镇、食品放心社区建设。

   二是进一步完善产品的进货、出厂登记和索证、索票制度,实现产品及产品质量责任的可追溯。进一步推广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以及消费环节的登记和索证、索票制度等,全面实行食品进货检验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制度,严格实施查验和标识标签管理制度。对所有食品经营户实行实名登记制。强化餐饮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完善食品卫生索证管理和卫生监督结果公示制度。

   三是要继续加大监管力度,扩大监管范围,确保监管到位。以食品、食用农产品、涉及人体健康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产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产品为重点进行监督检查。加强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等各个环节的监管。着重加强产地环境和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及包装、贮存、运输等环节的监管,积极推动和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以及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扩大绿色食品环境监测面积;着重加强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和产品出厂检验等环节的监管。

   四是要加强进出口商品安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电子口岸建设,依法严厉打击逃漏检行为,加强对进口食品、农产品的查验,提高病虫害和有害有毒物质的检出率。对出口食品运输包装统一加贴检验检疫标志。严防有问题的商品进出境,特别要严防有毒有害物质和疫病进入甘肃省。

   五是要夯实基础,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保障能力。着力抓好食品卫生、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等方面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实现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质量检验机构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域性中心实验室。加快建设质量诚信体系。建立以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记录为主要内容的企业质量信用电子档案。进一步完善全省区域性产品质量预警机制,对产品质量问题突出的区域进行集中整治。

   会议由甘肃省省长助理夏红民主持。甘肃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