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检论文>>

有关检验机构人才建设的探讨

2007-12-20 12:32: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内容提要:本文对检验机构人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如何发现人才、培养使用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并提出了较为具体、可行的思路和方法,以供检验机构借鉴和参考。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任何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要素和决定力量,对于检验机构来说,最为重要的资源乃是从业员工的才智、能力和热情,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人才,如果光有先进的装备、一流的环境而没有人才,那么“科技兴检”只是一句空话,没有人才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可以说人才决定着检验机构的命运,为了建设一流质检机构,应对国内外检验机构日益加剧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人才建设,而且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具体措施,实现国家质检总局“人才强检”的战略目标。

  技术人才短缺是检验机构普遍存在的软肋。如江苏省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目前人才的现状,可用“一多一少”来概括,即年轻人多,高水平的人才少。经初步统计,我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从业年限等方面的结构不尽合理,尤其缺乏高水平的技术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因此如何识别发现人才、培养使用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创新观念

  人才建设的关键是检验机构领导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人才管理观念,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要诚心诚意招揽、挖掘、发现人才,要有敏锐眼光洞察识别有用之才,了解人才特点,把人才放在最合适的岗位,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合理使用,重点培养,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待之以礼,厚之以遇,形成制度引人,事业留人,感情育人的良好氛围。应制定长期、近期人才引进和培养规划,健全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再教育培训制度。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才能培育和稳定科技人才队伍。只有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才能在关键技术和科技前沿领域取得突破,实现质检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

发现人才

   识别人才主要是看人的综合素质、责任感、业务能力、知识水平和团队精神,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出色的专业修养。人才大体分为两类:一是专业技术人才,应具有踏实、稳健的作风,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意志,善于纵向思维的特点;另一类是技术管理型人才,需具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备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复杂矛盾的应对能力,具有较强的策划和谋略能力。发现人才主要有两个途径,第一,应将视野拓展,面向社会,面向大专院校,多渠道大胆地物色和发现符合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花力气将其招入门下,要像园丁一样,加以精心的爱护和培养;其次应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从现有技术人员中去发现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人,通过挑担子,上水平,出成果加以考察,优选出可用的优秀之才。

培养人才

   对于有用之才首先要科学合理使用人才,要考虑专业的对口性,把人才放在最为合适的岗位,扬其长、避其短,人尽其才,才尽其能,加以重点培养、使用,要有培养造就人才的方法、计划和谋略,使之逐步成为技术骨干,专业尖子。培养方法主要有:

   其一,采取送出去,对口专业定向培养的方法。将符合要求的有用之才送出去进修学习,参加专业培训,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标准、新方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积极主动与技术力量强、检验水平高的技术机构联合,将选拔出的优秀技术骨干有针对性的定向培养,使之逐步成为能体现质检技术机构特点的专业拔尖人才。

   其二,加强现有人员素质培训。采取将相关领域专家请进来组织集中培训、单位组织岗位练兵、在岗进修自学等形式,促进现有人员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其三,鼓励深造。鼓励有用之才读研究生、读博士,提高学历层次,丰富、深化专业知识,考试通过获得资格证书的,学费予以报销。

   其四,与同行交流,鼓励多参加行业学术会议及新标准、新检验方法等交流活动,以提高其在行业的知名度和地位。

引进人才

   应积极创造条件,依据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主动向社会公开招聘,招纳贤才,引进高层次、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具有一定经验的人才,或用灵活的方法挖掘、吸纳一些真正急需的在某行业、某领域有一定影响已经拔尖的人才。要制定人才引进考评条件,切实发挥本单位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尊重专业人员意见,引进真正需要的人才,原则是:硕士、本科选择进,博士生经过考核优先进,特殊人才随时进。建立特聘制度。

   对于由各种渠道推荐来的应聘人员,应从实际需要出发加强考评,做到凡进必考,岗前培训,对实际能力欠缺的,不能胜任岗位需要的,应果断加以淘汰。

留住人才

   一是以实力和魅力留住人才。引凤来巢不易,留住人才更为重要,我们应以实际行动,让人才充分感受到本技术机构求贤若渴的诚意。依仗检验技术机构的魅力和实力,以及和谐的环境和文化氛围,通过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而不是简单的依靠制度约束。我们应以刚柔相济的科学管理模式,充分体现本技术机构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质量文化的内涵,给人才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使之安心、舒心、开心地展示其聪明才智。

   二是政策激励与考核并重。我们应为人才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环境,以及必要的待遇,为人才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新技术、新方法和科学研究上,形成人才竞争的氛围,调动人才的创新热情,从而造就高水平的拔尖人才。具体做法:

    1.拉开博士、硕士、本科生的工资待遇档次,在奖金分配待遇上也给予人才充分的倾斜;

    2.建立院领导和优秀人才对口联系制度;

   3.鼓励向国家或相关部门申请,争取获得“关键技术标准”重要课题和重要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研制,对获得研制课题的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和奖励;

4.鼓励向国家或相关部门申报,争取获得国内科技含量高、前瞻性强的前沿检验技术、新检验方法的研究项目,对获得科研项目的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和奖励;

   5.对每年度各专业检验室申报院级科研课题篇数作出规定,并组织院内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申报的课题进行评审,对申请到的科研项目给予一定的资助;

   6.对于凡在核心期刊、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具有一定价值的论文、著作,以及在行业学术年会论文交流获奖的,都要作出规定予以奖励;

    7.检验机构内部要定期组织学术论文评比,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8.各专业检验室内部也要定期组织各种技术质量研讨,不断提升专业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素质;

   9.实行激励和考核并重的方法,每年按照技术机构对人才的考核管理办法进行认真的考核和评估,建立健全良性循环的人才竞争机制,对人才进行动态管理;

   10.尽快实行首席检验师制度,逐步推行“首席检验师+技术专家+检验人员”新型的检验技术人才模式,平衡院内技术研究与经济创收、检验与管理岗位间的矛盾,建立一支以具有创新精神学科带头人领衔、人才结构合理、稳定与拥有四个国家级检验中心的检验机构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从而,力争使本检验机构达到“一流核心竞争力”、 “一流服务支撑力” 、“一流持续创造力”、“一流社会公信力”的检验机构。(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