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质监局结合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认真研究、探索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机制、新举措,重心下移,靠前指挥,重点构筑四道防线,摸索出一套比较系统、行之有效的食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制度。
强化巡查与督查回访制度。通过实践,该局在食品生产源头质量监管上逐步探索形成了“巡查、整改、督查、提高,再巡查、再整改、再督查、再提高”的监管模式:即实行属地监管责任制,把食品监管的责任具体落实到基层局,明确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监管巡查频次,做到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落实责任追究制;明确市局职能科室责任制,抓好对县级局的指导、协调、督促、抽查、回访和重大案件的查办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实行党组成员分片挂点包干责任制,定期或不定期对县局巡查情况进行督查和通报,做到三级联动,层层把关,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完善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制度。该局坚持每季度向漳州市委市政府呈报全市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及时将全市食品及产品质量抽检情况向当地政府汇报,遇到问题及时请示,及时协调解决;制定并实施《漳州市提升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的若干实施意见》,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与市人大、市政协及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及时发现质量问题产品,狠抓案件查处,形成政府部门联动监管长效机制。同时推动食品获证生产企业签约纳入电子监管网,及时掌握有关假冒产品的信息并采取处置措施。
建立落实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该局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制定《应急预案》和《食品安全预警突发事件应急方案》,在全市启动突发事件限时专报制度并积极开展应急处置预演,进一步规范突发事件处理流程,提高市县两级质监部门应急处置能力和队伍应急实战水平。
建立企业自律及信用机制。通过引导企业向社会发出倡议书、签订承诺书等方式,督促企业承担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自律,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福建省厨师集团联合漳州百家食品生产企业发出质量安全倡议书,华安县茶叶协会联合茶叶主产区企业发出承诺茶叶质量安全倡议书,漳浦天福茶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台资企业质量管理的先进经验在全市进行大力推广。通过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断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培训和诚信体系建设,引导更多的企业严格自律,同时对问题严重、屡查屡犯的企业建立不良记录,逐步完善企业信用机制。
目前,漳州市食品长效监管机制已初显成效,全市在专项整治期间共抽检获证企业的产品357批次,不合格31批次,合格率达91.13%,食品质量明显提升。(福建省漳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黄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