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解决特种设备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近日,枣阳质监局积极探索监管新模式,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沟通,取得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信任与理解,一些企业由抵触变为主动参与到特种设备监管工作中来,为确保特种设备安全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以往,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单位、个人安全意识淡薄,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对行政执法工作配合不够;二是是部分单位特种设备管理机构不健全,操作规程不规范,责任不落实;三是“四违”现象较为突出,无证使用、超检验周期使用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无证上岗、特种设备超期服役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事故的源头尚未消除;四是企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主体责任不强,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的法定责任没有很好落实。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枣阳质监局采取措施,着力强化三个方面的责任:一是强化服务意识。由被动式的监管方式向主动为企业服务转变进行有益的探索,经常性、不定期地与企业沟通,倾听企业的呼声,查找在执法工作中的弊端,并鼓励企业多多发现问题,多多反映问题,保持交流渠道的畅通,做到与企业互通信息,从而持续改进,提升执法工作水平。并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组织牵头作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宣传发动,示范引导作用。
二是打造企业的主体责任。让企业站在安全生产的前沿,成为第一责任人,从源头上打牢安全生产的基础,让企业严格履行安全主体责任,担当首要任务,激发和调动安全监察工作的潜在力量,切实把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三是加强动态网络建设。通过各分局现场监督检查上报数据和设备检验数据,不断更新在用特种设备的数据,及时更新数据库。全面建设数据信息预警系统,月底将下月到期设备打印成明细表,向直属分局发出书面通知,由分局督促各企业定期检验;并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制,加强监管分局的责任,与直属分局签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目标责任书》,使直属分局既当任务的部署者,又做抓落实的实干家,以此打牢监管基础,完善巡查、督查、处罚机制。
新观念、新机制牢牢扣紧了安全监管的牛鼻子。不仅增强了企业安全发展的意识,使各企业树立了新的发展观,一大批企业在制定工作规划时,率先把安全发展作为硬指标确立起来;也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了安全事故,营造了特种设备安全人人关心、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有序、高效开展。(枣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