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甘肃省政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第二次现场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我省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并听取了省政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各督察小组的工作汇报。甘肃省政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组长、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杨志明在会上要求,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按期完成国务院确定的八项整治任务和20个量化指标。甘肃省省长助理夏红民主持会议,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汇报了督察工作。
据了解,自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以来,甘肃省各地和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工作扎实,措施得力,极大地推动了整治工作的开展。会上,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认真学习了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第二次现场会议精神,研究讨论前一阶段整治中发现的各种问题。
会上,甘肃省政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确定了近期的重点工作:一是近期召开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现场会议,总结交流甘肃省在整治工作中的经验,现场对有关市、县和有关部门的整治工作进行检查。二是进一步强化基础工作,通过进一步发动群众,动员群众,推动专项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三是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同时,加强分析研究,深入推进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四是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五是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继续保持对违法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六是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工作,为整治行动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甘肃省政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领导小组组长、省委常委、副省长杨志明在会上指出,各地和各有关部门在今后的整治工作中首先要加强协调,提高产品质量监管和整治的水准,对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要逐一进行检查;对国家确定八大任务和20个量化指标要一一落实;对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责任追究情况等要进行检查,各部门要深入小作坊、小摊点、小食杂店等“五小”企业追踪产品的源头和进货渠道,帮助政府建立监管体系和监管网络。其次,要突出重点,加强检查;对小商店出售的食品、小商贩沿街叫卖的自制食品、县城私自私屠滥宰生猪,以及种子、农药等产品进行全面检查。下一阶段,要改变以前听汇报、看典型的做法,要对国家部署的重点产品进行地毯式检查和分区域检查。同时,要加强整改,确保整治成效。在整改过程中,对好的做法要大力宣传;对整改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汇报;对这次督察中发现的问题要印发到各市州政府;对好的经验要整理成信息报送国家有关部委,并予以宣传;对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要坚决打击,同时要加大帮扶力度;对有望达标的企业要限期整改,对个别典型的违法违规案件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继续把整治工作向纵深推进。
甘肃省政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甘肃省质监局局长武敬东就如何贯彻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第二次现场会议精神及如何落实此次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做了具体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