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来,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措施有力,行动迅速,深入开展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成效初显,亮点频出。
一是积极配合质检总局、省质监局工作组靠前指挥。为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有效落实,漳州市积极配合国家质检总局驻福建工作组和、省质监局驻漳工作组开展工作,市长李建国、副市长赵静多次会见国家质检总局驻福建工作组组长王向东,龙海市领导对省质监局工作组也提供了大力支持。国家质检总局驻福建省质监局工作组王向东一行深入芗城、龙文、龙海、华安、平和、东山等地,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参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检查实验室建设,对加强获证食品企业监管、整治食品小作坊、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省质监局驻龙海工作组参与和指导巡查食品加工企业177家,深入调研13家食品企业,发现36个问题,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工作组都逐一进行现场指导,并9月27日起,对漳浦、云霄等8个县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督导,督导内容包括各县传达贯彻全国及省、市会议精神情况,制定并落实整治工作方案情况,依靠当地政府和乡镇推动专项整治情况,对食品加工企业日常监管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等9个方面,对各县在专项整治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是抓好QS获证企业证后巡查,建立企业约谈制度。漳州市目前共有499家企业获食品QS证书,市质监系统集中精干力量,集中时间,巡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569家(包含已取证的499家企业),QS获证企业巡查覆盖率达100%。检查中均未发现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等严重违法行为,执法人员已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208份,责令企业停产整顿15家,建议吊销企业生产许可证3家。为提高监管有效性,漳浦县质监局还建立了巡查企业负责人约谈制度,通过面谈、电话等形式约谈接受巡查的企业负责人,把对企业巡查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整改的工作向企业负责人进行反馈。同时了解企业的困难和需要帮扶解决的问题,并详细记录在案,不断提高监管有效性。
三是创新思路,抓好食品生产小作坊梳理整治。漳州市质监系统积极探索小作坊整治的有效模式。龙海市由质监、药监、工商、卫生四部门密切协作,开展食品小作坊联合治理,巡查了5个乡镇,42家食品生产小作坊,查封了2家存在严重质量隐患的食品生产小作坊,监督抽样检查食品19份,收效明显。芗城区政府下发《创建茶叶分装小企业、小作坊示范街工作实施方案》,新城茶叶市场100多家小企业在茶叶协会和直属分局的宣传动员和指导下,增设加工设备,建立原材料进货和茶叶销售台账,14家茶叶分装企业与新城茶叶市场检验室签订检验协议。漳浦县质监局设计印发《产品销售记录》、《原料进货记录》、《包装物进货记录》、《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等多项资料,结合对食品小作坊的巡查工作发放给企业,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四是引导企业自律,联合发出质量安全倡议与承诺宣言。强调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福建省厨师集团联合漳州百家食品生产企业在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启动仪式上发出质量安全倡议书,以实际行动参与到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来;厦门检验检疫局漳州检区232家出口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联合签订《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承诺书》,承诺依法生产、守法经营,对所出口产品质量安全负责;华安县茶叶协会联合20多家茶叶生产企业发出承诺茶叶质量安全倡议书,千名农户和群众在茶叶主产区仙都镇签名承诺“产品质量,我们的共同责任”。
五是创新宣传形式,正面宣传“漳州制造”形象。《闽南日报》开设“食品质量安全,你我共同关注”专栏,《漳州电视台》利用“漳州新闻”、“记者在线”、“经济主战场”等栏目优势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组织一期“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国家免检”专栏,正面宣传“漳州制造”良好形象。漳浦县政府于9月28日举办全县名优特产品展,该县近30种名优特产品参展,舆论造势效果明显。龙海市把专项整治活动与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结合起来,广泛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竞赛、灯谜竞猜等活动,并把活动延伸到农村;长泰县组织文艺表演并利用电影下乡宣传食品安全,组织10所医疗机构和66个村卫生所开辟《食品卫生安全宣传栏》。诏安县组织“关注食品安全,构建和谐海西”广场文艺晚会等。漳州市质监局编印300本《漳州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手册》提供给政府相关部门和人员,县质监局还开辟学校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第二课堂、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农村等活动。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积极营造了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漳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黄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