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量监督>>安徽省>>

安徽巢湖:建立五大体系 推进农业标准化

2007-09-22 00:01: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9月19日,安徽省召开全省质量工作会议,巢湖市政府负责人关于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典型发言,引起了与会人员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巢湖市牢固树立“标准就是市场,标准就是效益,标准就是竞争力”的理念,着力建立和完善五大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国家级、省级及市级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规模明显扩大,优质农产品品牌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涌现。

   强化保障,建立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组织支撑体系。农业标准化工作涉及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是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根本保证。巢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业标准化工作,成立了市农产品标准化工作领导组,并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市政府还与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分别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该市还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意见》,对农业标准化工作进行了统筹规划。制定了《巢湖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和《巢湖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办法》,对各示范区进行量化考核验收。为加大对农业标准化的扶持引导,该市、县财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市政府决定从2005年起,5年内,市、县区两级财政拿出800万元(其中市级财政300万元),用于补助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目前,已投入资金350万元。

   打牢基础,建立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标准体系。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巢湖市搜集农业技术类、管理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级农业地方标准488项,修订省级地方标准3项,制订市、县级地方标准96项,使农产品生产做到有标可依,规范操作,基本实现全市主导农产品从产地环境、农业生产资料、种苗选择、种养技术到病虫防治、质量检测,从包装贮运到销售管理,从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到深加工产品标准等各个关键控制环节的全覆盖,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安全优质、面向市场的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标准体系。

   源头监管,建立农产品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巢湖市把建立健全农产品检验监测体系作为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基础性工作,加大检测设备投入,在巢湖市质检所的基础上,投资300万元兴建安徽省蔬菜质量检测中心。各县区、重点龙头企业、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也都设立了农产品质量速测点,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监测,全市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检验监测网络。2006年,巢湖全市共检(监)测蔬菜、水产品、生猪样本5600多个,合格率达97.3%。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巢湖市的农产品进行了多次监督检验,合格率均为100%。

   典型引路,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示范体系。通过示范项目建设,推广农业标准化技术,发挥龙头企业在标准化实施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是巢湖市的一大特色。目前,巢湖市已建成面积3.4万公顷的无为沿江棉花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和县无公害蔬菜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全市共有33个在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其中居巢区无公害富硒稻米、无公害水产品以及和县无公害蔬菜为3个在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种植面积17.8万公顷,水产养殖面积1.6万公顷,家禽680万只,家畜2万头。示范区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实行过程控制,确保了农产品质量。

   打造品牌,建立农产品品牌体系。围绕建立农产品品牌体系,加大对农产品名牌的培育工作,全市获得安全农产品认证的产品9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60个,绿色食品33个,有机食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占全省总数的16%,位居全省前列。除安徽大平工贸集团的“大平”牌一级菜籽油、安徽槐祥工贸集团的“槐祥”牌大米两个“中国名牌”产品外,全市还获得58个省级名牌农产品,名牌总数占全省的六分之一。通过推进品牌建设,巢湖市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得到了发展壮大,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9个。农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由2004年的1214万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2910万美元,年均递增54.4%。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产品出口1769万美元,同比增长59%,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眼下,巢湖市正全力以赴,借着全省质量工作会议的东风,进一步增强农业标准化意识,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抓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以标准化来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提高巢湖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巢湖市质监局 徐立法  苏士勇)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