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量监督>>浙江省>>

昔日无人问今天香饽饽 牌子成了农民“摇钱树”

2007-08-29 00:01: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8月24日凌晨1时许,一名上海供销商又同往日一样,从浙江三门县绿石绿芦笋专业合作社拉走一卡车的绿芦笋。此前,好几次因缺货,该合作社主任李仁正都只能打电话让他隔天再来拉货。

   “我们的牌子现在在上海已经很有名气了,批发价格也从2002年的0.6元每公斤变成现在的3.5元每公斤,增长了近5倍。500公斤的产品,一天的收入相差1500元,这就是一个品牌的含金量啊!”李仁正开心地告诉笔者。虽然受种植条件的影响,现在的绿芦笋产量不比以前,但自从打起品牌战后,价格却直线上升,产值比以前高出许多。

   对泗淋乡桃峙村的农民来说,这几年,他们真正尝到了品牌的甜头。在他们没有加入合作社,创立品牌前,桔农经常遭遇卖桔难,价格被一压再压,低的时候每公斤只卖0.25元。现在,桃峙牌柑桔已把品牌打到国外,去年出口俄罗斯、加拿大的就有3.7万公斤,价格也是每公斤2元左右。农民的种植量从原先的300亩增长到现在的3500亩。

   “好不容易建立一个品牌,就要全力维护它的形象,不断地在质量上作文章,求发展,使效益最大化。”这是品牌创立者们共同的心声。

   为了维护“湫水山”牌杨梅的形象,湫水花果专业合作社在去年引进了高产栽培技术,并根据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将格水邵3500亩的杨梅基地进行了优化改良。改良之后的杨梅糖度增加了2度,品质有了保障,梅农们更不愁销路了。

   据了解,目前三门县拥有“农韵”牌西兰花、“旗海”牌青蟹、“太师峰”牌绿毫茶叶等经过工商部门申请注册的农产品品牌近50件。而在这些品牌中,已有1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浙江名牌产品、5个台州名牌产品、8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29个产品获全国无公害认证。

   据业内人士分析,农民走合作社、创品牌之路将是三门县农副产品走向市场并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随着一部分品牌在市场站稳脚跟并傲立于同类产品之后,会有更多的农民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走上品牌经营之路。随着农产品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农民们也会更重视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其美誉度,从而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任平小叶子)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