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89团9.2万亩棉花100%采用滴灌,灌溉定额260立方米/亩,比淹灌节水50%,年节水1000万立方米,皮棉平均单产156.7公斤,亩增产值437元。图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党委书记田长彦一行查看棉花长势。
89团团长王盛介绍土地利用情况
7月14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党委书记田长彦一行9人,来到89团,调研了节水农业、地下水资源利用、棉花栽培技术、产业结构调整等课题进行调研。当得知团场节水农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时,感到非常满意。
89团可耕面积12万亩,以种植粮食、棉花、红提葡萄为主,是农五师优质棉、无公害绿色红提葡萄生产基地之一。多年来,随着上游地区开发建设,该团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存在严重季节性缺水状况,制约了团场的农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缺水现状,89团走出了一条提高作物单产水平和降低亩用水量的节水现代农业。目前近10万亩耕地采用了喷灌、软管滴灌、深埋式滴灌。
调研组一行,深入植棉连队,了解了节水农业的实施,详细查看了新陆早33新品种和杂交棉的长势情况,认真了解了土壤结构、栽培模式、气候特点、产业调整、水资源利用等在当地农业的影响,专家学者还与团领导、农业技术人员现场交流植棉技术,探讨如何有效利用现有水资源,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将传统农业快速转化为现代农业,使棉花生产实现优质高产、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随后还调研了园艺场红提葡萄园区、红提葡萄保鲜库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项目。
在调研活动中,中科院专家表示,要积极关注团场农业的发展,在研究开发、设施配套、技术攻关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打造团场新型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