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公安边防总队维护粤港边界和谐安宁工作纪实
本报特约记者 李国良 通讯员 马云龙 宋京涛
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香港和深圳的边界线已经由过去国与国之间的“边防线”,变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下的“管理线”。如何使这条边界线变成一条确保粤港繁荣稳定和“一国两制”顺利实施的“钢铁防线”,成了广东公安边防总队历届党委关注的头等大事。
“确保粤港边界和谐安宁,是党和人民赋予广东边防的神圣使命,广东边防总队一定要不辱使命!”广东边防总队总队长吕文彦的话掷地有声。
“确保粤港边界和谐安宁,是广东边防总队党委的第一要务!”广东公安边防总队政委衡长福的话铿锵有力。
广东公安边防总队两位首长的这一番话,是对香港回归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广东公安边防官兵戍边工作的高度总结和概括。
是的,香港回归祖国10年来,该总队广大官兵以确保“一国两制”顺利实施为天职,以服务粤港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为维护粤港边界和谐安宁作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显著成绩。
为“回归”创造安全环境
树欲静而风不止。香港回归前夕,社会上有谣传说,凡是7月1日前到香港的人都能获得合法的香港居民身份。受谣言影响,数百人聚集在深圳南澳和进出特区的二线检查站关口企图偷渡到港。广东边防总队一边深入到群众中说明真相,一边调集兵力严守二线关口,以防人群冲关,最终出色完成了反偷渡专项行动任务,使得整个香港回归期间没有发生大的偷渡活动。
为确保香港回归期间的边防保卫工作万无一失,该总队精心部署,严密组织,先后推出了诸如海上联合演习、强化粤港边界一、二线管理等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此同时,他们还开展了“清港、清湾”行动,严厉打击了走私、偷渡和贩枪、贩毒等犯罪图谋,震慑了粤港边界地区的违法犯罪活动的嚣张气焰,向深港社会展示了广东边防圆满完成香港回归重任的决心、信心和实力,为香港的顺利回归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的顺利进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香港回归后,该总队为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需要,从加强自身建设做起,不断更新管理手段和方式,全面加强了与香港警方的合作,全力维护粤港边界地区的社会治安稳定。2005年,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WTO)在香港举行期间,韩国近千农民在香港游行并和警察发生冲突,香港警方从边界警区和水警总区抽调大批警力参加安全保卫,边界及海上警力空缺,广东边防应港方邀请主动加大了海、陆边界线的警戒力度,陈兵一线严阵以待,并多次组织机动力量在一线进行处突演练,震慑了不法分子,确保了粤港边界和海上的绝对安全。为此,时任香港警务处处长李明逵专程到广东边防总队致谢。
高筑粤港边界“钢铁防线”
隶属该总队的六支队担负着驻守沙头角边界陆地一线的守卫任务。中英街实行的是绝无仅有的“一街两制”——一边是深圳居民,一边是香港人。处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六支队官兵始终牢记使命,经受住了各种考验,以实际行动在粤港边界铸就了一道钢铁防线。
香港回归后,随着粤港两地关系的变化,粤港边界管理方式逐渐由“武装警卫型”转变为“行政管理服务型”。为了把粤港边界管理线建设成一条安全、稳定、和谐的边界线,广东边防总队决定采用现代科技力量,开放式管理粤港一线。从2000年开始,先后为六支队投入了7000多万元,在一线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和红外线报警设备,同时,在支队、大队、中队构建成了设备一流的三级指挥中心,对防区实施24小时全天候监控,使哨兵有了“千里眼”、“顺风耳”。2006年6月5日深夜,8人组成的偷渡团伙趁着雨夜准备偷渡香港。偷渡分子没想到,自己的一举一动全被红外线电子监控系统尽收眼底,还没等他们靠近铁丝网,中队就接到了自动报警信号,官兵迅速出击将偷渡分子抓获。去年6月,深圳边防支队官兵在蛇口港附近设下天罗地网,一举抓获了8名组织偷渡的“蛇头”和偷渡人员。他们哀叹:“边防警察实在是太厉害了。”曾到六支队参观过的香港居民陈青民先生深有感触地说:“边防六支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粤港边界有这样一支铁军守卫,我们没有理由不放心!”
采访中,广东边防总队业务部门给我们提供了一份数据:香港回归祖国10年来,在粤港边界管理线上,广东边防驻深圳片部队共破获走私案件9000多宗6700多人,案值7.5亿多元人民币;破获各种偷渡案件3100多宗4600多人,香港警方遣返人员也由1997年的1.3万人减少为2006年的2700多人。“一线”部队大显身手,把守进出深圳“二线”的深圳特检站、边防七支队也奋勇争先,继续发挥在治安防患方面的“过滤”作用,共检查进出特区的人员26亿多人次,车辆9亿多辆次,抓获网上追逃犯罪分子2440多人,既维护了深圳特区的治安高度稳定,又减轻了粤港边界一线的压力。
促进粤港两地经济繁荣
“深圳边防官兵不仅是粤港边界的保卫者,也是建设者,两地今天经济的腾飞与发展,他们功不可没!”居住在沙头角中英街内的香港北区议员温和辉如是说。
事实正像温先生所说的那样,香港回归后,广东公安边防总队为适应“大通关”需要,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为促进粤港两地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努力。
2003年5月,在前期允许二线外的深圳、珠海市居民和往来深圳珠海之间的人员凭身份证进出的基础上,他们又把一二线改革的设想形成报告,经由公安部报请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批准后,允许部分内地居民免办通行证进入特区。同时取消了“机动车辆进入特区查验证”收费和“车辆进入特区优检证”;取消深圳、珠海两地往返客运船舶人员的检查;放宽二线耕作口的限制,实行24小时通行。随着边防管理改革的逐渐深入,进一步简化了进出特区的边境通行证办理手续。
投资累计达100多亿元填海建设的盐田港,由于进出盐田的梧桐山隧道需收取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出行。六支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从2002年10月1日开始,把原为边防禁区的梧桐山盘山国防公路向社会开放,免费供群众通行,为盐田经济的发展开辟了一条“黄金通道”。此举虽方便了群众,却给边防执勤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压力,但六支队官兵以大局为重,主动调整勤务,延长执勤时间,保证车辆行人来往和边防执勤两不误。
今年2月1日,深圳重要的旅游景点“明思克航母主题公园”海堤前50米边防警戒区铁丝网全部拆除,这是深港边界线上又一段重要防区向群众开放。
为保西部通道配套工程建设按时开工,深圳边防支队姑婆角水上公安检查站官兵搬迁到了临时驻兵点,开始过缺水停电和忍受蚊虫叮咬的生活。该支队后海工作站甚至创造了1个月内三迁岗楼的历史纪录。
谱写爱民为民动人诗篇
随着深港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来深圳安家置业的香港人也越来越多。边防官兵守卫一线,既要“防得住”又要“放得开”,尽力为深港两地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条件。
沙头角有个小区叫海润园,住着4000多名香港居民,小区门前的那条边防路,使得他们尽管住在大鹏湾畔,但却无法欣赏美丽的海景。在实施“爱民固边”战略中,六支队将边防路后移并拆除了铁栅栏,盐田区沿着边防线修建了长达3公里的滨海栈道。现在不仅居民可以尽情享受海滨美景,而且还成了当地的一个景点。
2002年11月24日,广东边防指挥中心接到电话:一艘载有2万吨液化气、1200吨重油的巴拿马船在深圳大鹏湾海域突然起火,一旦爆炸,威力不亚于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这是一次面对生死抉择的执勤任务。深圳边防支队、海警一支队和珠海边防支队的船艇迅速参战,担负外围警戒任务,防止不明情况的船只误入危险区域。此时万吨巨轮已经起火冒烟近20个小时,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香港方面非常吃惊:“你们离事故船13海里,太危险,后撤……”最终油轮大火被扑灭,而此时广东边防官兵已连续在海上警戒了70多小时。事后才知道,部分参战的船艇官兵都在贴身衣服和肩章背面写上了自己的名字。为了群众的安危,他们做了最坏的打算!
说不完的英雄故事,道不尽的血肉深情……
我们有理由相信,广东公安边防总队作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边防方阵”,必将为粤港实现新的腾飞,为粤港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