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山西省泽州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紧密围绕地方经济发展,以农业标准化为抓手扶持农民增收,以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为切入点保证农业增效,以实施名牌战略为重点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通过这三大举措,当地新农村建设加快了步伐。
农业标准化扶农
围绕“富裕乡镇建龙头,山区乡镇建基地”的思路,泽州县质监局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为基地,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
扶持龙头企业,开展农业标准化。泽州县质监局通过质企结对,与农业龙头企业签定《质企携手推进新农村建设意向书》,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引导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泽州县质监局的帮捉下,巴公双峰大葱,不仅将产品销到了北京、太原等大城市的超市和市场,而且受到韩、日、中亚外商的青睐,使广大农民直接从种植业中受益。
以农业示范园区为基地,开展农业标准化。泽州县质监局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金村蔬菜、南岭酥梨2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建设为中心,推动16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目前,该县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达48.6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7.5%。
“标准是个宝,用了都说好”,这已成为当地农民的口头语。南岭乡自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来,南岭酥梨每公斤的价格由原来的0.5元左右增加到现在的3元,仅酥梨一项每户每年可平均增收217元,为南岭梨农铺就了幸福路,架起了致富桥。
食品安全护农
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帮助农民调产增收,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为此,泽州县质监局在食品质量安全工程中打造了政策服务、技术支撑和食品监管三大平台。
完善政策服务平台。一是向全县食品加工企业广泛宣传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为企业提供政策服务;二是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三是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帮助企业建设化验室,培训检验人员,提高产品质量保证能力。
加强技术支撑平台。泽州县质监局筹资兴建了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全省开创了将产品质量专业检测中心开进乡村的先例,加大了对重点企业、生产集中地企业和质量不稳定企业的监督检验力度。
强化区域监管平台。一是强化巡查机制。对县辖所有食品企业划分ABCD四个等级,分类监管、加强巡查,建立文字档案和电子档案;二是加大对无证企业的打击力度。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的小作坊企业;三是制定了《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筑起了食品安全“防火墙”。
截止目前,泽州县取得食品市场准入证的企业已经达到42家,占全县食品企业的60%,占全市获证企业的47.6%。获证企业中,有36家小麦粉企业,年转化本地区优质小麦占全县总产量73%,是取证前的158.75%。其中,该县的民乐面业有限公司在泽州质监局的帮扶下,现在日产小麦粉140吨,年收入300万元,一跃成为全市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面粉加工企业。
名牌战略促农
泽州县质监局围绕“政府筹资金,部门出技术,企业得实惠”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推动泽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推动政府政策引导。泽州县质监局推动县委、县政府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质量兴县工作规划》、《泽州县获得山西省质量信誉等级企业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扶持引导政策。
质监部门技术支持。坚持“把检测中心建到园区,把检测中心建到企业,把检测中心推向市场”,先后多方投资500多万元组建了铸造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煤矿安全计量校正检定中心和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服务于当地三大支柱产业。
扶持企业争创名牌。在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引导下,检测平台的服务下,业务技术的帮扶下,泽州县涌现出一批强势企业和名牌产品,全县现有国家免检产品1个,山西名牌产品4个,省质量信誉等级企业22家。
泽州县质监局一系列扶农、护农、促农举措的实施,为泽州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推动了泽州新农村建设步伐。 (作者为山西省泽州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