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检论文>>

推进农业标准化 让菜篮子装满安全

2007-04-26 15:34: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摘要:  农业标准化作为现代农业种植、生产、加工、管理与物流的技术性手段,对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保障食品安全,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两个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品牌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农村发展,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破除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创汇的需要。

   我国以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资源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在城市化、工业化浪潮下,全国江河湖海普遍遭受污染。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千万公顷,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我国的化学农药有效利用率一般仅20%~30%,化肥利用率一般仅25%~35%,大部分流失扩散,进入水体、土壤、大气和生物体,通过食物链形成危害,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与农产食品污染。我国目前许多农产品的农药残留严重超标,毒大米、瘦肉精、苏丹红、红心鸭蛋等事件频频发生,对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现实抉择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农产品安全、食品安全、水土资源安全等与农业紧密相关,均是制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源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其前提与根本在于要大力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而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还大部分停留在粗放式、劳动密集型阶段;农业标准化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农产品示范性龙头企业尚不能抗衡国外企业,外向型程度不高;农产品检测检疫资源分割化,研发水平低下;《农产品食品安全法》尚在推广阶段。传统农业无法解决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决不是农业强国,农村经济发展区域性失衡。中国加入WTO后,在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加剧背景下,如何使农户和农产品生产企业按照标准化要求生产出符合质量、卫生、安全要求并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需要的农产品,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已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各地积极开展以制定和实施农业标准、组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开展农业监测等为重点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央决定在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第一要务。而发展农村经济首要的应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
  农业标准化是在传统农耕方式逐步向集约化、科学化的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以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性标准和管理优化为基础,引导农户和农业生产加工企业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原理,把科研成果转化成技术标准,以技术性管理法规、规范组织生产并加以实施的系统工程。农业标准化在农业生产的基地标准化、生产技术指标化、加工产品系列化、检验检测定量化、市场流通规范化等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标准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产业化规模和集约发展的效益。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使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它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技术基础,是优化农产品品质、确保质量安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和保护农业生产者正当权益的重要保证。
  (一)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化解农产品市场风险的迫切需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入市门槛、准入标准越来越高,农业在进入发展新阶段后,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开始在农产品市场上发生作用,农产品的竞争日趋激烈。贸易技术壁垒成为发达国家保护本国产业的重要手段,在产品质量标准方面限制其他国家农产品的进入。市场的竞争就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竞争,而产品质量是由产品的标准决定的,因此农产品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农业标准的竞争。
  (二)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是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的迫切需要。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白炽化,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我国农业十分紧迫的战略选择。要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就必须实施农业标准化。从产前动植物良种、肥料、饲料等生产资料的选择,到产中的栽培、饲养、管理等过程再到产后的分级、贮存、加工、包装、物流、服务等环节都实施标准化。
   (三)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已是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大事。城乡人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必然要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期望高标准、高质量、零风险的农产品进入自己的菜篮子。

      农业标准化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社会转型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是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改变广袤农村面貌、推进农村体制改革的战略决策。显然,农业标准化是解决“三农”基本矛盾的生命线和突破口。
    (一)协调人地矛盾,提高农业生产力 。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地矛盾历来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首要因素。“十五”期间我国耕地面积净减少616万公顷,截至2005年底,全国耕地面积1.2亿公顷,人均耕地仅0.09公顷。耕地持续减少与耕地质量持续下降,加之水量短缺和水质日益恶化,均将影响到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保护耕地、改良土壤与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而制定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壤改良、水资源高效利用标准、农产品质量管理标准,充分运用标准化原理与方法为提高农业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对于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低,这与我国农业标准化水平低不无关系。标准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经验的结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必须遵循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与可操作性,与生产实践紧密相连。当前急需以农业生产实践经验、科研成果和新技术为基础,以技术性标准法规形式推广应用,促使实践经验、科研成果和新技术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而,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快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及其附加值,提高农业科技贡献份额,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强农富民目标,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
  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是必由之路,而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必须要有标准化的支撑和主导。没有农业的标准化,就难以实现高水平、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化,也就谈不上农业的现代化。反之,没有农业的产业化,也就难以有效推进农业的标准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标准化,以标准规范管理农业,以产业发展促使农业按标生产,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实践表明,一个有品牌、经权威认证(如ISO9000、ISO14000、HACCP、GMP、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或符合原产地域产品要求、有质量保证的农产品在拓展市场方面必然具有绝对优势。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明确将地理标志列为知识产权,地理标志不仅仅是简单的识别标志,同时也是一种质量标准。今年,广东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进展加快,对打造区域品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积极作用。目前已有20个产品获得保护,走在全国前列。其中,2006年共有6个产品获得保护,分别是东陂腊味、合水粉葛、英石、新会陈皮、新会柑、梅州金柚。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不仅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而且提高了企业效益,增加了农户收入。
    (四)高效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的节约型农业,是加快发展循环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符合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要求。通过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因地制宜地加快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三位一体”发展,用先进标准规范生产行为和经营理念,大力推行农作物精确播种、施肥、灌溉、植保等技术,合理利用与配置资源,节工节本,增产增效,并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实现少投高产、利环保、广受益的目的。农产品有了生产、加工、包装、物流及产品标准,在市场准入与质量监督时就会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更有利于防伪打假,打击制止恶意侵权、滥用有毒有害物质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也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总之,农兴则民稳,农兴则工固,农兴则国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伟大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最基础的任务在农业。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既是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生产发展、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农业标准化对规范农业生产行为,对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与可持续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质量安全与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与资源高效利用水平,对促进农业增产与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作者单位: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